作者温庭筠 [唐](812年-866年)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正文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译文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赏析 宋代胡仔说:“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七)温庭筠的许多艳词都是蹙金结绣,密丽繁缛,用实字写实景、实物;但另外他也善于运用疏宕的文字写景抒情,如本词就是以淡墨化染而出,两者都可说是“工于造语”。
本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云:“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潘君昭)
评析 《河传·湖上》是晚唐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思妇忆人,情致极为缠绵。上阕写思妇湖上远望,因烟雨迷濛而不能称心,下阕写其终日愁眉百结,先写水上望归,而归棹不见,继写堤上望归,也是马嘶不闻。真切表现了思妇望眼欲穿之心与执着眷恋之情。
注释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
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
谢娘:此指游春女。《唐音癸签》:“李太尉德裕有美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德裕后镇浙江,为悼亡妓谢秋娘,用炀帝所作《望江南》词,撰《谢秋娘曲》。”
翠蛾:翠眉。蛾,一作“娥”。
终朝:一整天。
晚:一作“晓”。
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古诗十九首》:“荡子行不归,空房难独守。”
归棹:归舟,以棹代船。
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辑评 卓人月《古今词统》引徐士俊:或两字断,或三字断,而笔致宽舒,语气联属,斯为妙手。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河传》一调,最难合拍。飞卿振其蒙,五代而后,便成绝响。
陈廷焯《词则·大雅集》:“梦魂迷晚潮”,五字警绝。用蝉连法更妙,直是化境。
陈廷焯《云韶集》:凄怨而深厚,最是高境。
俞陛云《唐词选释》:此调音节特妙处,在以两字为一句。如“终朝”、“柳堤”,与下句同韵,句断而意仍联贯。飞卿更以风华掩映之笔出之,洵《金荃》能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故声情曲折婉转,或敛或放,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湖上’点明地方。‘闲望’两字,一篇之主。烟雨模糊,是望中景色;眉锁梦迷,是望中愁情。换头,写水上望归,而归棹不见。着末,写堤上望归,而郎马不嘶。写来层次极明,情致极缠绵。白雨斋谓‘直是化境’,非虚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