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题金陵渡 [诗]

作者张祜 [唐](約785年-849?年)
张祜(hù):字承吉,行三,生卒年不确。郡望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籍贯南阳(今属河南),晚年居丹阳(今属江苏)。初依李光颜,后寓姑苏,曾谒白居易。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为内臣所抑,一说为元稹所抑。遂至淮南。会昌五年,往谒池州刺史杜牧,游宴唱和,甚为相得。会昌末大中初,经楚州北游河阳、滑州等地。后归丹阳曲阿地,筑室隐居,以布衣终身。虽「屡蒙方镇论荐」,却未沾朝廷寸禄。长年浪迹江湖,或为外府从事,或为大僚幕宾。所历之地极广,北至塞北,南极岭南,西至襄 汉、马嵬,东极于海,均有诗篇可考。自云「颠狂遍九州」,陆龟蒙谓祜「受辟诸侯府,性狷介不容物,辄自劾去」(《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唐诗纪事·卷五十二》作「皮日休云」,误。)故一生蹭蹬。卒于唐宣宗 大中年间,年约六十馀。祜诗之佳者首推宫词,委婉多讽,艺术造诣之高,容或在元、白之上。次则体物图貌,描绘山水,题咏名寺之作,诚如陆龟蒙所云:「善题目佳境,言不可刊置别处。」(《甫里先生文集·卷十·和过张祜处士丹阳故居》诗序。)其边塞诗数量虽少而质量却高,能嗣高、岑遗响。其投献大僚诸作,类皆五言长律,颇见工力,按之皆与史合,有少陵之遗风。祜诗无僻字僻典,无诡怪陆离之状,纯熟工整,流转自然。俱眼前事、眼前景,人人习见,而祜为之,情趣盎然,平易近人而不流于浅易庸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宋 蜀刻《张承吉文集》十卷,最称完备。《全唐诗》存诗二卷,遗漏甚多。《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一百五十五首,断句八,题一则。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十二》、《唐才子传·卷六》、《云溪友议》等。谭优学有《张祜行年考》。

正文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赏析
  这是张祜漫游江南时写的一首小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此“金陵”指古之京口,即今江苏镇江,非指南京。(详见宋人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北固甘罗》条)“小山楼”是诗人当时寄居之地。首句点题,轻灵妥帖。

  “一宿行人自可愁”,点明羁旅之愁。“行人”的身份,是“愁”之所自;“一宿”的时间,见出“愁”之深长。用一“可”字,毫不费力。“可”当作“合”解,而比“合”字轻松。这一句是全诗主意所在。

  “潮落夜江斜月...(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钱仲联,徐永端)

评析
  此诗为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客愁杰作。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全诗紧扣江(落潮、夜江)、月(落月、斜月)、灯火(渔火、星火)等景,以一“愁”字贯穿全篇,诗旨甚明,神韵悠远,在艺术结构方面更是独具匠心。

注释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非指南京。
  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当时寄居之地。
  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瓜州: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

辑评
  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情景悠然。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江中夜景如画。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吾独惜以承吉之才,能为“晴空一鸟渡,万里秋江碧”、“河流出郭静,山色对楼寒”、“海明先见日,江白迥闻风”、“此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仰砌池光动,登楼海气来”、“风帆彭蠡疾,云水洞庭宽”、“人行中路月生海,鹤语上方星满天”、“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诸句,可以直跨元、白之上,而竟为微之所短,又为乐天所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