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观 [宋](1049年-1100年)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正文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译文 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
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赏析 有不少词调,开头两句八个字,便是一副工致美妙的对联。宋代名家,大抵皆向此等处见功夫,逞文采。诸如“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叠鼓夜寒,垂灯春浅”……一时也举他不尽。这好比名角出台,绣帘揭处,一个亮相,风采精神,能把全场“笼罩”住。试看那“欺”字、“困”字、“叠”字、“垂”字……词人的慧性灵心、情肠意匠,早已颖秀葩呈,动人心目。
然而,要论个中高手,我意终推秦郎。比如他的“碧水惊秋,黄云凝暮”,何等神...(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周汝昌)
评析 这首词铺写男女恋人离别时的哀愁之情,以寄托自己仕途蹭蹬不遇的感怀。由写景渐入,「抹」、「粘」,下字精美传神,远景入画。角声报时,停棹点地,「离尊」说出暂对别筵,一派暮色苍茫、行色匆匆的场景。「蓬莱旧事」三句,追想旧情,多少缱绻,无限低徊,顿涌心头。插写外景,烘染凄凉况味,浓化别绪。香囊、罗带,缀以「分」、「解」,告别刹那间,密意柔情难以割合之状,宛然在目。「谩赢得」、「何时见」,思前念後,自怨自艾,无可奈何,逼出泪染襟袖,离情达到高潮。旅船远驶,城不见,夜已深,而仍回首凝望,眷顾不休。笔触精细,思绪缠绵,画景诗情,一往而深。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後片五平韵。
连:一作「黏」。
谯门:城门。
引:举。
尊:酒杯。
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
烟霭(ǎi):指云雾。
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
谩(màn):徒然。
薄幸:薄情。
辑评 宋·胡元任《苕溪渔隐丛话》:其词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为「山抹微云君」。
宋·魏菊庄《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评:少游如《寒景》词云:「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
宋·叶石林《避暑录话》:首言「山抹微云,天粘衰草,」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尤以气格为病,故尝戏曰:「山抹微雲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宋·吴虎臣《能改斋漫录》: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
明·王凤洲《艺苑卮言》:「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隋炀帝诗也。「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少游词也,语虽蹈袭,然入词尤是当家。
清·周止菴《宋四家词选》:此词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清·谭復堂《谭评词辨》:淮海在北宋,如唐之刘文房。下阕不假雕琢,水到渠成,非平钝所能借口。
现·唐季特《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别情,缠绵凄婉。「山抹」两句,写别时所见景色,已是堪伤。「画角」一句,写别时所闻,愈加肠断。「高城」两句,以景结,回应「谯门」,伤情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