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文英 [宋](1200年-1260年)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宋史》无传。一生未第,游幕终身。于苏、杭、越三地居留最久。并以苏州为中心,北上到过淮安、镇江,苏杭道中又历经吴江垂虹亭、无锡惠山,及茹霅二溪。游踪所至,每有题咏。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后为浙东安抚使吴潜及嗣荣王赵与芮门下客,后“困踬以死”。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
正文 池上红衣伴倚阑,栖鸦常带夕阳还。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小窗愁黛淡秋山。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屋数间。
译文 水池上的朵朵红莲,陪伴我独倚栏杆。在附近栖息的乌鸦,都带着夕阳飞还。刚刚过去一阵阴云急雨,萧疏的梧桐又飘落几个叶片。明月已露出秋天的凉意,用来驱暑的宝扇开始置闲。
归乡的梦境总是短得可怜,碧水蓝天却宽阔无边,我凭倚小窗极目远眺,均匀处淡淡的秋山,也如同美人皱眉含着幽怨。飞往吴地的大雁啊,请你给我传达一下思归的心愿。阊门外杨柳荫下的几间小屋,惹得我梦绕魂牵,每时每刻都在思念。
赏析 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这首词是作者在杭州思念苏州家人之作。与此词同属《梦窗丁稿》的《夜行船·寓化度寺》,次序紧接,似为同时之作。那首词表示在杭州思念苏州姬妾颇明显,这首词内容也相近。
词的写作地点在化度寺,景物描写兼及苏州;写作季节在初秋,时间则有黄昏,有夜晚,有白天。全词以写景为主,时、事、情都在写景中表达。
起句“池上红衣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写作者在池边独倚栏杆,无人与共,作伴的只...(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陈祥耀)
评析 此词为作者寓居杭州化度寺感秋怀人之作。上片写景,一句一景,以池上红莲,树上栖鸦,疏桐叶落,明月生凉诸意象,组合成一幅夕阳斜映,阴云骤雨的黄昏景象。这唤起词人内心隐痛的回忆,那位“十年一梦凄凉”的苏州姬妾,引出下片怀人相思。以一窄一宽,感叹归乡之梦太短,感叹归乡之路太远,水天茫茫难以逾渡。“愁黛”,乃想象在秋雨明月的夜晚,离异的苏州姬妾定然独倚小窗,愁凝眉黛,似淡远秋山,勾画了一幅凄艳哀感的佳人形象,流露出词人对旧日情侣的深切眷恋。最后借吴鸿传信,寄托对苏州阊门旧居的温馨怀念,然而,“屋数间”三字似乎又暗示出苏州阊门只剩下空屋数间,物是人非,爱姬已杳然难觅其踪矣,于怀思中暗寓了无尽的怅恨。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据唐人诗句“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而取名。又名《思佳客》、《思越人》,贺铸词因有“梧桐半死清霜后”句,称《半死桐》。平韵,五十五字。上片七言四句,相当于一首七绝。下片换头两个三字句,如改为七言仄脚句,也是一首七绝。可见此调由一首七律演变而成。上片两个七字句,和换头两个三字句,前人用对偶的较多。
化度寺:化度寺在杭州西部江涨桥附近。《杭州府志》:“化度寺在仁和县北江涨桥,原名水云,宋治平二年改。”
红衣:莲花。
倚阑:凭靠在栏杆上。
殷云:浓云。
闲:闲置。
乡梦窄:思乡的梦太短。
愁黛:愁眉。
吴鸿:指苏州一带飞来的大雁。
阊(chāng)门:苏州西门。这里指作者姬妾所居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