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光 [宋](1019年-1086年)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正文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译文 挽了一个松松的云髻,化上了淡淡的妆容。青烟翠雾般的罗衣,笼罩着她轻盈的身体。她的舞姿就像飞絮和游丝一样,飘忽不定。
此番一见不如不见,多情不如无情。笙歌散后,醉酒初醒,庭院深深,斜月高挂,四处无声。
赏析 这首词最早见于赵令畤《侯鲭录》,赵令畤并加评语云:“文正公言行俱高,然有《西江月》词云云,风味极不浅。”自来多怀疑像司马光那样古板的人,不会写出这种艳词,而是别人伪造,来诬陷他的。例如《词苑丛谈》卷四引王渔洋说:“‘有情争似无情’,忌者以诬司马。”《词林纪事》引姜叔明说:“此词决非温公作。宣和间,耻温公独为君子,作此词诬之耳。”这些说法并没有什么根据,只是用卫道的眼光加以推断,不少人对于欧阳修的艳...(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李廷先)
评析 此词是一首艳情词,写抒情主人公对在宴会上所遇舞女的爱情。上阕写其人其境,营造出惝恍飘忽,扑朔迷离的意境;下阕写自己的感受,性灵流露,雅而不俗,馀味深长。全词造句自然,意不晦涩,语不雕琢,随手写来,妥贴停匀,足见作者的学识之厚与感情之富。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宝髻:妇女头上带有珍贵饰品的髮髻。
铅华:铅粉、脂粉。
“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二句:形容珠翠冠的盛饰,皆为妇女的头饰。轻盈,形容女子的仪态美。
争如:怎如、倒不如。
辑评 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是事后的追想,时间该是月明之夜;地点是深院之中。“飞絮游丝”句很形象。“深院月明人静”句,渲染气氛很好。我原以为这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一定必有其事。又按作者曾被外放知永安军,知许州,曾因和王安石政见不合,“绝口不论事……”。依此,此篇该是依托之作。“佳人”比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