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小雅 · 何人斯 [诗]

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伊谁云从?维暴之云。

  二人从行,谁为此祸?胡逝我梁,不入唁我?始者不如今,云不我可。

  彼何人斯?胡逝我陈?我闻其声,不见其身。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彼何人斯?其为飘风。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只搅我心。

  尔之安行,亦不遑舍。尔之亟行,遑脂尔车。壹者之来,云何其盱。

  尔还而入,我心易也。还而不入,否难知也。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伯氏吹埙,仲氏吹篪。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出此三物,以诅尔斯。

  为鬼为蜮,则不可得。有靦面目,视人罔极。作此好歌,以极反侧。

译文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我只知道他的心肠太阴险。他为什么偷偷去我的鱼梁,却不愿意迈进我家的门槛?请问这小哥你是谁的跟班?原来他是唯暴公马首是瞻。

  你们主仆二人相跟一路行,到底谁是这场灾难的祸根?他为什么偷偷去我的鱼梁,却不愿意走进我家来慰问?当初惺惺相惜浑然不如今,今已分道扬镳你我不同心。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他为什么悄悄来我的院庭?我明明听到了他的脚步声,却实实没见到的他的踪影。难道他走在人前就不愧疚,在天命面前就不诚惶诚恐?

  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人啊?他好像那飘忽不定的疾风。他为什么不从北方刮过来?他为什么不是南方来的风?他为什么跑到我的鱼梁坝?他的不轨搅扰得我心不宁!

  你不急不躁安安稳稳前行,也从未停下脚步片刻安闲。你马不停蹄急匆匆地赶路,润滑一下车毂都没有时间。就请你百忙之中来一次吧,为何这样难让我望眼欲穿?

  如果你返回来进入我的门,我悬着的心才会尽快平静。如果你返回来不进我的门,我心情败坏难知何去何从。就请你百忙之中来一次吧,唯如此才会使我心绪安宁。

  想当初老兄你悠悠吹陶埙,愚弟我为你伴和声吹竹箎。我和你在一起犹如绳相串,不料你却和我全然不相知!如今我贡献犬豕鸡三牲物,一片冰心可表我对你盟誓!

  如果你是鬼或是个狐狸精,那么咱们此生不可再相见。现你靦着脸有鼻子也有眼,给人印象却在反复无常间。我今用心写成这首妙歌曲,以慰我心不用再反侧辗转。

赏析
  对这首诗的内容,笔者愿提供一个新解。

  旧说多从《毛诗序》之说,以为这当是“苏公刺暴公”之作。因为暴公为周天子卿士“而谮苏公,故苏公作是诗以绝之”。那么,它该是一首上层同僚间的政治绝交诗了。

  但从诗中内容看,似与苏、暴纠葛毫无联系。此诗一再出现“胡逝我梁”之语。“梁”为古代筑堰捕鱼之所,《邶风·谷风》即有“毋逝我梁,毋发我笱”之诉,表明此乃家庭主妇执掌的职守,主人公当为女子,与“苏公”又有何涉?至于...(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潘啸龙)

评析
  《小雅·何人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旧说解作绝交诗,今人多解为怨妇诗。全诗八章,每章六句,语言极有批判力,三问“彼何人斯?”极富有指斥口吻;三问“胡逝我梁?”直指对方的不苟不轨行为,有如面斥其为人所不齿。

注释
  何人:什么人,不知其姓名。斯:语助词。
  孔:甚,很。艰:此指用心险恶难测。
  梁:拦水捕鱼的坝堰。
  伊:其。从:跟随。
  暴:粗暴、暴虐。
  二人:主人公与“彼”人。
  唁(yàn):慰问。
  如:像。
  可:通“哿(gě)”,嘉、好。
  陈:堂下至门的路。
  只搅我心:只(zhǐ),恰、正。搅:搅乱。
  遑(huáng):空闲。舍:止息。
  亟(jí):急。
  脂:以油脂涂车;或曰通“支”,以轫木支车轮使止住。
  壹:同“一”。
  盱(xū):忧、病,或曰望也。
  易:悦。
  否:不。
  俾(bǐ):使。祇(zhī):安也。
  伯氏:兄。埙(xūn):古陶制吹奏乐器,卵形中空,有吹孔。
  仲:弟。篪(chí):古竹制乐器,如笛,有八孔。
  及:与。贯:为绳贯串之物。
  谅:诚。知:交好、相契。
  三物:猪、犬、鸡。
  诅(zǔ):盟诅。古时订盟,杀牲歃血,告誓神明,若有违背,令神明降祸。
  蜮(yù):传说中一种水中动物,能在水中含沙射人影,又名射影。
  靦(miǎn):露面见人之状。
  视:示。罔极:没有准则,指其心多变难测。
  好歌:善良、交好的歌。
  极:尽。反侧: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赋也。旧说,暴公为卿士,而谮苏公,故苏公作此诗以绝之。然不欲直斥暴公,故但指其从行者而言:彼何人斯?其心甚险,胡为往我之梁,而不入我之门乎?既而问其所从,则暴公也。夫以从暴公而不入我门,则暴公之谮己也明矣。但旧说于时无明文可考,未敢信其必然耳。”“此诗与上篇文意相似,疑出一手。但上篇先刺听者,此篇专责谗人耳。王氏曰:暴公不忠于君,不益于友,所谓大敌也。故苏公绝之。然其绝之也,不斥暴公,言其从行而已。不著其谮也,示以所疑而已。既绝之矣,而犹告之以“壹者之来,俾我祗也”,盖君子之处己也忠,其遇人也恕,使其由此悔悟,更以善意从我,固所愿也。虽其不能如此,我固不为己甚,岂若小丈夫然哉?一与人绝,则丑诋固拒,唯恐其复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