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安石 [宋](1021年-1086年)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正文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攲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译文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
午睡醒来,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赏析 这是王安石晚年的一首作品。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耐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一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乃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在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他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词...(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盖国梁)
评析 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金陵(今南京)期间。上阕写景,前两句写山水之美,后三句写屋子,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居图景;下阕写在这片山水中的生活情趣和体验。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阕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有分界,艺术上较为成熟。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词谱·卷十四》:“此调始自晏殊,因词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取以为名。”
揉蓝:“揉”一作“柔”。浸揉蓝草作成的染料。诗词中用以指湛蓝色,这里形容水的颜色形。
萦:萦绕。《广韵》:萦,绕也。
窈窕:幽深的样子。
欹眠:斜着身子睡觉。袁文《瓮牖闲评·卷五》:“朝鸡者,鸣得绝早,盖以警入朝之人,故谓之朝鸡。”
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