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珂 [宋](一一八三年-一二四三年)
宋相州汤阴人,字肃之,号亦斋,又号倦翁。岳武穆王孙,敷文阁待制商卿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遂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戸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西元一二一七年),出知嘉兴。嘉定十二年(西元一二一九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嘉定十四年(西元一二一九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西元一二二七年),为戸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宋理宗绍定元年(西元一二二八年),升朝请大夫,权尚书戸部侍郎,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通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戸,赐紫金鱼袋。绍定六年(西元一二三三年),坐《元宵诗》,罢官。嘉熙二年(西元一二三八年),复起,官至戸部侍郎,淮东总领制置使。嘉熙三年(西元一二三九年)八月二十一日,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并晋邺侯。嘉熙四年(西元一二四〇年)七月,任权戸部尚书、淮南江浙荆湖八路制置茶盐使,兼镇姑孰(当涂),官正三品,转官通议大夫。亦斋著述甚富,著有《籲天辩诬》、《天定录》诸书,结集为《金陀粹编》二十八巻,续编三十巻,为岳武穆辩冤。又著有《桯史》十五巻、《三命指迷赋补注》一巻、《宝真斋法书赞》二十八巻、《愧郯录》十五巻、《玉楮集》八巻、《棠湖诗稿》一巻、《续东几诗馀》、《小戴记集解》(稿佚)、《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一巻。嘉定七年(西元一二一四年),在嘉兴主修《嘉禾志》(关拭纂)五巻,未成书,已佚。
正文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风急怒涛飐。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
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
译文 淡淡轻烟横在天空,层层重雾已经收去,这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月光下,风吹得江面怒涛汹涌,时而传来阵阵打鱼人的「鸣榔」声,无限美好山河却让人顿感凄凉的愁闷情绪,秋天的风尘又让两鬓雪白。
信步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北边那曾经的万里疆场,事业未成却只能频频看剑。古往今来,滚滚长江天堑把神州南北分开。夜深人静,倚楼倾听,传来的不知谁在弹弄新作的乐曲和西州的更鼓之声。
赏析 岳珂这首《祝英台近》感慨忠愤,《词品》说它“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词人夜登北固山,正值层雾渐次敛尽的时候,天边淡烟一抹,论理这该是一番令人神清气爽的景象,可是作者首先想到的,却是这里乃英雄豪杰争雄之地。此时适有渔人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这是多少文人吟咏过的悠闲、超脱的声音,然而岳珂在听到鸣榔的同时,却更深切地感到了急风掀起的怒涛。吴乔《围炉诗话》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李济阻)
评析 《祝英台近·北固亭》是南宋词人岳倦翁的作品。词描写了登北固亭所见到的秋天江上夜景,抒发了爱国志士对国势一蹶不振的悲叹和自己空有沙场杀敌的雄心壮志,但苦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全词写得沉郁而悲壮。词写景与抒情浑为一体。词中所写的风声、涛声、鸣榔声、更鼓声,构成了一部雄浑的交响曲。
注释 胜概分雄占:胜景曾是英雄豪杰分占之地。
鸣榔:用木条敲船,使鱼惊而入网。
风急怒涛飐(zhǎn):指急风吹得怒涛汹涌
关河:即关山河川。
临鉴:对镜。《新五代史·卷二十九·〈晋臣传·桑维翰传〉》:「为人醜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
霜鬓:指两鬓雪白。
漫:指随意的意思。
极目: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沙场:指战场。这里指北方中原国土。
事业:功业。这里指收复中原大业。
天堑:天然的壕沟。言其险要可以隔断交通。
新声:新作的乐曲;新颖美妙的乐音。
重城正掩:指夜深人静。重城,指城墙。
西州:古城名。东晋置,为扬州刺史治所,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县西。 胡三省注《通鉴》:「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
更点:指更鼓之声。
辑评 杨升菴《词品·卷五》:此词感慨忠愤,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