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伤仲永 [文]

作者王安石 [宋](1021年-1086年)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正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赏析
  这篇因事抒感、叙议结合的短文,作于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时作者年二十三岁,与文章中的主角方仲永年龄相仿。题名“伤仲永”,这“伤”字正是全篇点眼,它所包含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

  文章开头一段,记述了方仲永幼年聪颖的情况。先点出其“世隶耕”,出身世代为农的家庭,为下面写他的天资作铺垫。接着,写他五岁时忽然无师自通、书诗署名的突出表现。这几句写得颇具神奇色彩。本来“未尝识书具”———农家无笔墨纸砚,...(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文鉴赏辞典 - 刘学锴)

评析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卷七十一》,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其学习而被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注释
  伤:哀伤,叹息。
  金溪:地名,今在江西金溪。
  隶:属于。
  生:生长到。
  识:认识。
  书具:书写的工具(笔、墨、纸、砚等)。
  求:要。
  异:对······感到诧异。
  借旁近:就近借来。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
  与:给。。
  养:奉养,赡养。
  收族:团结宗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意:主旨(中心,或文章大意)。
  一:全。
  指:指定。
  就:完成。
  文:文采。
  理:道理。
  邑人:同(乡)县的人。
  奇:对······感到惊奇(奇怪)。
  稍稍:渐渐。
  宾客:这里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宾,本文的意思是状语。
  乞:求取。
  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利,认为······有利可图。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
  环:四处,到处。
  谒:拜访。
  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公元1032-1033年)。
  从:跟随。
  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
  复:又,再。
  泯然众人矣:完全如同常人了。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众人,常人。
  王子:王安石的自称。
  通:通达。
  悟:聪慧。
  受:接受。
  天:先天。
  贤:胜过,超过。
  于:比。
  材:同“才”,才能。
  卒:最终。
  于:被。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至,达到。
  彼其:他。
  已:停止。
  耶: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