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道潜 [宋](1043年-1106年)
道潜,幼不茹荤,以童子诵《法华经》,剃度为僧。内外典无所不读,能文章,尤喜诗。初与秦观友好,苏轼为杭州地方官时,道潜居住在智果精舍中。遇到苏轼,在坐赋诗,挥笔而就。苏轼甚爱之,认为他的诗句清绝,与林逋不相上下。此后二人交往甚笃,唱和往还,结为忘形之交。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道潜本名昙潜,苏轼改为今名。苏轼遭贬谪居黄州后,道潜不远千里相从,居留一年多时间,后复回於潜西菩山中。到苏轼贬居海南,道潜打算渡海相随,苏轼写诗劝阻。由于他和苏轼的关系,道潜也受牵连而治罪还俗,谪居兖州(今属山东),建中靖国初年(1101),方受诏复还,仍削发为僧。崇宁三年(1104)赐号妙总大师。崇宁末年(1106)归老于江湖。
正文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赏析 绚烂的秋色与绚丽的夕阳相互映照,轻柔的橹声与柔和的黄昏溶成一片。夕晖渐敛,暝色入江,诗中所表现的正是秋江最美也最令人惆怅的光景。“赤叶”冠于篇首,显然是有意要使它那耀眼的赤红色首先给人夺目的印象,与枫林连用而不觉重复,一则是需要强调枫叶已经霜变红,点明“秋”字,二则是为了突出它在夕阳辉映下浓重火辣的色彩效果,暗伏暮景。酒旗已落,可知已到了行人归尽、酒家收起招客帘子的时候,渡头的寂寥自可想见。据《容...(上海辞书出版社 - 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葛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