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双”趣闻
栏目生活之友
作者陆国松(中国)
出处《风采》
期数总第 12 期(1981.5)
在广州市郊黄埔公社横沙村发生过一桩趣事:
有天傍晚,来本村探亲的一位华侨大伯晚饭后,散步来到生产队长罗演荣家里做客。不一会,一个胖呼呼的小男孩从房里走了出来。华侨大伯掏出一颗糖果给他,孩子拿着高高兴兴跑回房里去了。可是,一眨眼工夫,又见这小男孩从房间窗子里伸出手来,对大怕说:“我呢?”华侨大伯以为他嫌少,便又递给一颗。谁知还没转过身来,那孩子又是“我呢、我呢”喊个不停。正在煮饭的女主人对着房里说:“双呀,还不赶快出来多谢伯伯!”话音刚落,只见四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小男孩从房里蹦跳着出来,很有礼貌地喊着“伯伯好!”
这可把华侨大伯惊呆了。他连忙取下挂在腰间的照相机,拍下了这个少见的镜头。
罗演荣夫妇介绍于这“双”儿的趣事:
1974年12月的一天,28岁的罗瑞英觉得肚子痛、胎动,丈夫便陪她到离村不远的黄埔港港湾医院检查。不到一个半钟头,罗瑞英就生下了四个男婴。最先生下的4.6斤,接下的是4斤、4斤、4.4斤。据接生员说,分娩过程相当顺利,小孩一个接一个地“跌”出来,弄得医务人员都慌了手脚。罗瑞英一胎生四男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只半天时间,就传遍了四乡八里。很多人都想来亲眼看看这四个男婴。广州市卫生部门的专家们也闻讯驱车前来了解,港湾医院天天车马盈门。为应付来访者,医院还让罗瑞英免费多住院10天。如今四个小孩已6周岁了,长得腰圆体胖,体重都在30斤以上。
将要满月时,该给四个小孩起个名字了。只有小学文化的罗演荣去请教学校老师,老师启发他们说,人多了,团结是最重要的,于是决定,老大叫“联”,老二叫“合”,老三叫“起”,老四叫“来”。说来也巧,这四个小天使真的紧密地“联合起来”。他们从来没有打过架,同桌吃饭,同床睡觉,一起玩耍,齐心得像一个人。遇有别的孩子欺负他们其中的一个,其余三个就奋力上前,群起而攻之。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有一个“同心性”。无论是理发、穿衣、玩具、碗筷、零食、吃菜、穿鞋等等,四个人都要同时或同样的,如果某东西只有三份,他们宁愿谁都不要,也不使其中一人分不到。更奇怪的是,他们连生病也是一齐的,不论是伤风感冒还是肠胃不适,除非不犯,一犯就四人都犯。
说也奇怪,罗演荣家里生“”的事特别多,他家养的母鸡母鸭,经常生“双黄蛋”,连他们家门前那条金银花藤,生命力也特别强。人工栽种金银花本来不容易,而他们曾经把花藤砍断几十次,那棵花仍然一个劲地往上长。有人说,他们吃的那个街边井的水好,传说这口水井是古时女娲氏亲手开挖的,是口“神井”。这虽是神话,然而细究起来,也有一点蹊跷。住在这条“沙边街”的几十户农民,同喝这口井的水,生“”的特别多,这几年便有九个妇女生了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