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关于中国经济的几个热点问题
栏目社会之窗
作者厉以宁
出处南风窗
期数总第 188 期(1997.1)
全国人大常委、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做了一次题为《关于中国经济的几个热点问题》的报告,内容既高屋建瓴,又妙趣横生。
怎样看待当前的通货膨胀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因为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一个任务:发展经济。而中国是一个转型发展中国家,既要完成发展的任务,又要实现体制的转型。
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两大难题,一个是通货膨胀,另一个是失业。通货膨胀大体上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投资规模过大,从而带动物价上涨,这就是投资需求引发的通货膨胀;另一个原因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之初都处于产业结构失调的状态,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失调的状态可能变得更严重,这就叫结构性通货膨胀。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问题还要复杂,中国可能还有第三、第四、第五个原因。第三个原因是隐蔽的通货膨胀公开化。众所周知,在计划体制下不存在通货膨胀,但存在隐蔽的通货膨胀,即表面上看物价不上涨,但有钱买不到东西,要凭票购物。这种隐蔽的通货膨胀是靠严格的价格管制来实现的。继续严格的价格管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要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取消价格管制,取消价格管制,物价就会上涨。
第四个原因,在计划体制下,我们的价格体系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跟世界价格是脱节的。在开放过程中,我们的初级产品(矿产资源等)价格就要和世界接近,逐步提高。但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短期内不可能下降,因为劳动生产率上不去。这样的话,初级产品的价格逐步上升,而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短期内不可能下降,这就造成了平均价格的上升。
第五点,也是中国所特有的,即投资规模过大所引起的通货膨胀中,我们还有个体制限制的问题,投资主体不承担风险,企业不自负盈亏。在这种情况下,无效益的投资就不可避免。
有人说,马来西亚在经济起飞的时候,通货膨胀率才4~6%,相比之下,中国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到了21%,1995年到了15%,1996年还在8~10%左右。这个对比是错的。倘若我们把目光转向转型的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就会看到,所有的转型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都在100%以上,俄罗斯甚至高达3000%。这样一比,中国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是相当成功的。
怎样看待中国的失业问题
所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失业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失业问题?因为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就是农业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按照一般的说法,大概农业人口要降到人口比例的30%以下,这个国家就跨入现代化国家行列里去了。从原来都是70~80%的农业人口,降到30%以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就会涌向城市,而城市又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就会造成失业。
中国还有第二个原因造成失业。在计划体制下,国营企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变化,国营企业为了提高效率,要改变以往那种“三个人的工作五个人做,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的状况,把多余的人精简掉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国有企业在竞争中倒闭了,破产了。这样,中国的失业人口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农村多余的劳动人口,另一部分是国营企事业单位中被精简出来的失业人口。
中国,怎么对待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通胀和失业问题呢?
通货膨胀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单纯靠紧缩政策是不能解决的。假如你有病去看医生,医生会采取两种疗法,一种是逆势疗法,一种是顺势疗法。什么是逆势疗法呢?比如说,你发烧了,医生给你吃退烧药使你的体温降下来,这种逆势疗法对某些病因很简单的病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假如病因很复杂,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那么医生就不能采取逆势疗法,而是采取顺势疗法,即先不给你退烧,先给你把其他的病治好,让你机体恢复正常,然后烧也就慢慢地自然而然地退了。
解决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只能采取顺势疗法,也就是先容忍一定的通货膨胀,然后把企业效益提高,有效供给增加了,经济发展了,这时,通货膨胀自然会慢慢降下来。容忍有一个度,也就是通货膨胀率不能超过经济增长率。
我认为失业问题比通货膨胀更令人担心,因为失业问题牵涉到社会治安。每年新出生的人口是1000万,也就意味着每年有1000多万人年满18岁,成年了就要找工作。没有那么多岗位这些人怎么办?只有发展经济,经济发展了,就业率就会增长。因此,解决失业问题的关键依然在于发展经济。
怎样缩小沿海和内地的收入差别
为什么近两年来沿海和内地的收入差距扩大了呢?这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副产品之一。宏观调控是一种紧缩政策,任何一项政策都可能有它的副作用。内地的主要经济成分是国有企业,银根一缩,国有企业资金就有了问题;而沿海比例颇大的非国有企业可以从另外的渠道获取资金。还有一个差别在于,内地是资源生产省份,沿海是资源加工省份。在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对资源产品控制较严,这样资源产品和资源加工产品间就出现了差价。
沿海和内地收入的差别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呢?有合理的部分,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别;也有不合理的部分,表现为资源价格的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是谁造成的?是沿海剥削内地吗?不是。沿海没有权力制定资源价格,资源价格是中央政府制定的。中央也知道这种价格不合理,但担心一旦达到合理会引起物价失控。因此,资源价格的合理化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地区差别还表现为个人收入的差别。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差别并不大。说到国营企业,职工的收入也有国家统一标准,只不过有些企业效益好一点,工资外收入就多一些,这种情况在内地和沿海都有,因此收入差别也不是很明显。农民就不一样,沿海农民有以下几种优势:乡镇企业发达;多种经营;气候条件好;有广泛的社会联系网。
怎样看待民工潮
从现实意义看,民工潮有几大功劳:
第一,没有广大民工的南下和东进,沿海经济能发展得如此之快吗?沿海经济发展快,对全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就大。
第二,民工要寄钱回家,初步统计,全国民工有8000万人,平均每人每年寄1000元钱回家,每年就有800亿人民币流回内地,繁荣了当地市场,改善了当地生活,带动了当地经济。
第三,民工出来后转变了自己的观念。今天的“第二代民工”,与80年代初的“第一代民工”是不一样的。80年代我的学生去深圳问那些“第一代民工”出来干吗?民工回答说赚两个钱回去讨老婆。“第二代民工”出来是为了学本事。8000万民工自己在培养自己,国家没有花一分钱,这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投资。常言道,叶落归根,8000万民工只要回去1/3或1/4,家乡就要起变化。
不久前,联合国开发署的一位专家来北京跟我座谈。他说,全世界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印度,很有意思。我问他怎么个有意思。他说,中国和印度打桌球特别流行。在西方,只是一些文化素质高的有钱人作为文化享受去打桌球,而桌球在中国和印度的农村都随处可见。他得出的结论是,这是农业劳动力闲置的表现。若不让农民出去打工,他就会好好地种田吗?农民不愿种田是因为农产品价格太低,农业的比较利益太低,种田是划不来的,而我们目前又不能把农产品价格提太高。再说,是不是农民出来打工就没有人种田呢?不是这样的。我在湖南岳阳发现,岳阳的田是平江的农民在种,因为平江的农民觉得去广东太远,就近在岳阳打工;在平江打工的是湘赣边区的农民,这就是农业劳动力阶段性递补。
怎样看待企业改革中的产权流动
在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必然涉及产权转让问题。没有产权的转让,企业改革会遇到很多问题。为什么要有产权转让?经济学中有一个“木桶原理”:一个木桶是由若干块参差不齐的木条组成的,木桶容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条。有两个办法可以使木桶容量增加,一是取长补短,二是拆掉木桶让其重新组合。但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这两个办法都会遇到困难。困难何在呢?这些木条分属于不同部门,生产要素的跨部门流动是很难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通过交换转让,既可优化资源的组合,又可调整产业结构。
有一种观念认为,产权的流动就是国有资产的流失。事实上,流动不等于流失。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要讲一讲“温州现象”。我去温州的时候听人说,温州市将几个小型国有企业转让出去是错误的。我看未必。温州在改革开放前,几千元一亩地都没有人要,现在是几十万元一亩地,土地增值如此之快,是温州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发展了,温州的国有土地就大大增值了,不但没有使国有资产流失,反而使国有资产增值了很多倍。
怎样看待“靓女先嫁”和“保护民族工业”
单纯讲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不够的,今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和技术革新结合在一起。而技术革新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三者结合中国企业才有希望。资金可以从国内证券市场筹措,也可以引进外资。据说在广东省有人反对“靓女先嫁”(国有企业嫁接外资)。这种看法对不对?有一个问题是“靓女还能靓多久”?当今世界,技术革新突飞猛进,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今天效益好不等于3年后效益好。
我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北方过冬家家都要买苹果。有两户人家各买了一箱苹果,一户人家看到哪个苹果出斑点了就先吃这个烂苹果,结果,一冬天下来吃的都是烂苹果;另一家人则是从好苹果先吃,结果一冬天吃的都是好苹果。“靓女”能嫁的时候不嫁,等到老了再嫁?“靓女”可以先嫁。
保护民族工业也是热点。香港1997年就回归了,回归后,香港人在大陆的投资是不是中国人自己的企业?算不算民族工业?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台湾人在大陆办的企业算不算是民族工业?华侨在国内的投资算不算民族工业?我认为民族工业的涵义应该是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假如我们的股权在一半以上算不算民族工业?保护民族工业,应理解为保护境内的工业。
举一个例子。目前我们国内搞建设,电梯供不应求。电梯分两种,一种是从国外进口的电梯,另一种是国内生产的电梯。国外引进的电梯叫真洋货,中国国内合资企业生产的电梯叫“土洋货”。当我们购买真洋货的时候,增加的就业是外国的就业,增加的税收是外国的税收。当我们购买“土洋货”的时候,增加的就业是中国的就业,增加的税收是中国的税收,而中国工人在这个过程中还学习到了先进的技术。假如国内电梯企业生产不出质量过关的产品,我们宁肯多办些合资企业。保护中国境内的工业有两个条件:一是根据产业政策对某些新兴行业加以保护;二是任何保护都不能是永久保护,永久保护是保护落后,是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