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答狄荣军
栏目
读书平台
作者
傅谨
期数
2003年03期
认真拜读了《读书》二○○二年第十二期“读书平台”栏刊登的云南狄荣军先生对拙文的坦率批评,非常感谢狄先生对拙文以及拙著的关注。
应该说,狄先生的两点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只不过与我的观点并没有太多相左之处。尤其是狄先生对民间所谓“迷信”所持的谨慎态度,以及用习俗解释民间戏剧现象,这些都是我研究台州戏班的《草根的力量》一书非常强调的。
需要说明的是,其一,狄先生批评我“用‘迷信’轻率地解释”台州的戏剧现象,不知从何谈起。我在《读书》发表的文章通篇没有使用过“迷信”这两个字,《草根的力量》一书则用很大篇幅分析当地所谓为“老爷”(台州人对大大小小的菩萨的统称)做寿而演戏背后包含的复杂动机。多年来我对那种简单化地用“迷信”否定戏剧与民间信仰、习俗相关的因素的理论一直持批评态度。(至于狄先生说的“比富”现象当然存在,但要说现在村庄里演戏的目的“逐渐变成比富了”,那就把“比富”的作用夸大到了我难以认同的程度,至少从我这个“外乡人”的研究眼光看,“比富”远远不足以解释台州一带民间戏班的兴
旺景象。)其二,狄先生强调演员“进入戏班首先是一种职业”,“是出于为生活的选择”,这也没有错。不过一方面要看到演员们选择这个职业可以有现实功利的考量,同时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些演职员是为赚钱而唱戏,就否认戏剧这种人类活动的精神内涵。其实,即使是梅兰芳或帕瓦罗蒂,他们选择以表演为职业,也未见得都出于“艺术上的某种抱负”,这一点与民间戏班毫无二致。但是,虽然他们也会为了赚钱而演出,研究者却足可透过他们的表演以及民众的欣赏,探究一个民族与时代的精神与心态,正如我试图从台州民间戏班生存发展现状中,探究他们的表演在社会学与艺术学层面上的意义一样;“神圣的艺术精神”与“生存精神”、“生存的诉求”与艺术活动的精神内涵,并不是那么不共戴天。正如我们浙江的老百姓多数只是为了赚钱而经营工商业,但它确实起到了促进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老百姓出于营利动机兴办工商业而否认他们的行为有着超越个体经济活动的价值。
答狄荣军
何不读读张伯苓
价值取向与文化整体
超越"法律与文学"
本刊征文:“我爱读的书”
有话好好说
教师,作家,名流
新生的凤凰
也谈对《学衡》派的认识与评价
“赞助行动”及其法律问题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