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何必
栏目
诗画话
作者
陈四益
期数
2005年11期
《郑振铎一九五七年日记》在上海档案馆主办的《档案与史料》杂志上已连载完毕。“日记”虽为私人记述,但若日记的主人地位重要,参与了一些重大事件,交接过一些重要人物,记述中又大致不离事件与人物的真实,那么,这样的私人记述一样具有史料价值——有时甚至是比官书更重要的史料价值。郑氏日记正是这样。
遗憾的是,郑氏日记中,许多事情记述甚简,关键人物又都没有名字,仅以“某”或“某某”、“某某某”代之,让人如见丈二和尚,全然摸不着头脑。
钱伯诚先生以为郑氏惧祸,故隐其名并闪烁其辞,于是,发大心愿,仿古代作诗文纪事的方法,参考多种公私记载,想将这些事件及“某某”,查出个究竟,以明历史真相。费了许多气力,阐微烛隐,多所发明,但考出的人物仍有错讹,有时张冠李戴,有时推演失据。因此不得不由日记的整理者再出面澄清。原来,郑氏日记均标原名,整理者也未妄作删隐,倒是日记发表时,编者不知是怕些什么,还是觉得应当为谁隐些什么,把真名实姓一概变成了“某某”。
一个健康的民族,总要有勇气面对历史,一个人也是这样。已经做下的事情,无论是对是错,无论是本人还是他的后人,都应该敢于直面,因为历史是无法封锁更无法改窜的。在处理历史事实上,各种小动作,均属徒劳,大可不必费此无补之精神。假的总是假的,无论如何涂抹,终不能就此变成真的,即如郑氏日记中的“某某”,不是也都一一白诸天下了吗?
诗曰:一人做事一人当,
青是青来黄是黄。
蓄意藏头偏露尾,
修修补补费时忙。
何必
乌苏里的“内部”文本
思维,在美的领域
陈垣与《四库全书》
群星灿烂、光彩夺目的一页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想象的自由与限制
《泰晤士副刊》:“全民战争”与现代国家
追寻一己之福
关于《绝妙好词》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