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坎益尔(Cahill)是谁?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贺宏亮
期数2006年12期
  三联新刊浦安迪大著《明代小说四大奇书》,由沈亨寿老先生翻译。沈译流畅自如,毫无生涩之感,一九九三年由中国和平出版社首次出版,本次由三联书店新刊,除恢复照录了原作的“参考文献”外,未做大的修改。
  第一章中谈及本书关键论点,即论述文人小说“四大奇书”对传统叙事惯例所作的反讽修正。“反讽”这一重要术语在这里使用的涵义来自于坎益尔(Cahill)对陈洪绶等明代画家的论说(三联版16页)。沈译在此处对坎益尔及其对陈洪绶的论说不详。笔者试补充一些材料如下。
  坎益尔其实就是在北美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大名鼎鼎的高居翰(Jams Cahill)先生。高居翰在《气势撼人:十七世纪中国绘画中的自然与风格》(中译本二○○三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发行)中有专章谈论陈洪绶的人物画(见第四章"陈洪绶:人像写照与其他"),并认为陈的人物画处理高古题材,作品中弥漫着嘲讽的调子,这绝非是戏仿(parody),而是"搓揉了对夙昔典型的崇敬与对现实的嘲讽于一炉。了解陈这样的心态之后,我们便掌握了一个关键,有助于我们明白在陈洪绶诸多复古式的作品之中,所真正要表达的内涵为何"(中译本,87页)。
  浦安迪正是借用了高居翰论述陈洪绶等晚明人物画家所用的"反讽"(irony)术语,来申说"四大奇书"的出现是经晚明文人之手,以先前"通俗故事"为素材,进行了主要是"反讽处理"的彻头彻尾的修改过程。因此,"四大奇书"与先前的"通俗故事"有绝大不同,标志着中国散文小说中一种新文体的崛起。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