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笼
栏目
读书短扎
作者
章亚昕
期数
2007年01期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创作的第一部新派武侠小说。
新派武侠小说是怎样产生的?香港的一次武术擂台赛引发了市民的热情,显示了武侠小说潜在的商业价值。金庸、梁羽生联袂行走“江湖”,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这种新文体。作为商业运作,新派武侠小说必须适应读者的阅读期待;作为艺术追求,作者还要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二者结合就形成了两位作家的个人套路。这种套路既要符合报社提出的要求,又要充分调动个人积累。在缺乏相应创作经验的条件下,借鉴前人势在必行。所以梁羽生是施展“天山剑法”,兼容各家所长;金庸用“百花错拳”另有一功,如《书剑恩仇录》中说:“袁士霄少年时钻研武学,颇有成就,后来遇到一件大失意事,性情激变,发愿做前人所未做之事,打前人未打之拳,于是遍访海内名家,或学师,或偷拳,或挑斗踢场而观其招,或明抢暗夺而取其谱,将各家拳术几乎学了个全,中年后隐居天池,融通百家,别走蹊径,创出了这路‘百花错拳’。这拳法不但无所不包,其妙处尤在于一个‘错’字,每一招均和各派祖传正宗手法相似而实非,一出手对方以为定是某招,举手迎敌之际,才知打来的方位手法完全不同,其精微要旨在于‘似是而非,出其不意’八字。”金庸以“百花错拳”写武侠小说,此举颇有创意。
新派武侠小说的出笼
最后的征收
由一角藏书看德国汉学研究
人不是为了被管辖而存在
谁是祖父?
谁让教授“下课”了?
读书平台
怎样的全球化?
陈季同往事
说考古“围城”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