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文雅一点,科学一点
栏目笔谈
作者陆氧
期数1981年12期
  在我们大学里,我班这学期主课是欧洲哲学史,十分吸引人。每人一册《简明欧洲哲学史》,免不了翻阅一遍。这种迫切的心情大概是每个嗜书者共有的吧:总想在没有细读之前,稍稍享受一番。
  打开这本书,心里想,这是著名大学编的,错不了吧?可是才看了不多少,就觉得失望。现摘录15~25页评价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的一些句子,大家看看:
  在讲毕达哥拉斯时有道,毕达哥拉斯“公然鼓吹……反动宗教迷信”。
  在讲到芝诺(爱利亚派)时说:“他们要把人们领到何处去?就是要领向反动贵族奴隶主专政的死胡同”。又说芝诺“是新老修正主义者的祖师爷之一”。
  说苏格拉底是“反动派头目”,他“还网罗了一批党羽,组成一个反动集团”。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鼓吹……”
  最有意思的是那么一段:“从《理想国》(柏拉图)到《“571工程”纪要》都贯串着一条黑线,它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小撮特权阶层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我不能不佩服这种丰富的想象力,把公元前五世纪和公元二十世纪联系起来,把古希腊和新中国联系起来,把柏拉图和林彪联系起来。
  作为一本大学教科书,一本学术性著作,竟有那么多骂街话,真叫人愕然。未免太不文明了吧。当然很可能是由于实际编著时间较早,只不过到“四人帮”垮台以后才印出来,而且也可以相信编著者也是违心地这样做的。但现实是令人太扫兴了。
  联想这些年来,在我国文坛上,这种骂街式的术语是颇为丰富的,使用也是广泛的。甚至连《辞海》哲学分册中也有用这种不科学不精确的偏激形容词。有些编著者好象已习惯于这一套,觉得说理显得太软弱,太缺乏“鲜明的立场”似的,非得要夹带着骂几句才过瘾似的。忘记了“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
  这又给读者带来什么呢?知识吗?显然不可能。带来的是恶习,不文明,缺少修养。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哲学系的大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现在写起文章来也喜欢顺便骂几下了。
  回头看看我国出版的两套资产阶级学者编著的西方哲学史(罗素的、梯利的)。毫不奇怪,他们的许多观点是错误的,但他们用词却文明一些。如罗素评古代最伟大的原子唯物论者德莫克利特时说,“德莫克利特至少我的意见如此——是避免了后来曾经损害过所有古代和中世纪思想的那种错误的最后一个哲学家”。作为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能如此谈论一个唯物主义者,要到我们有些著作那里,那非得用“鼓吹”、“祖师爷”、“网罗党羽”、“反动集团”、“黑线”之类词儿不可了。
  作为读者,希望各位编著者多在学术上化一些时间,多想想怎样使人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不必为了诸如此类的“旗帜鲜明”而费脑伤神。读者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文雅一点,科学一点。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