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周谷城谈美学
作者姚全兴
期数1982年01期
  周谷老是驰名中外的历史学家和逻辑学家,前些时候发表了《论古封建》等长篇历史论文,六十年代出版的《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现在也再版了。不仅如此,周谷老还是我国一位极有素养的美学家,他过去发表的《史学与美学》、《礼乐新解》、《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等美学文章也已结集为《史学与美学》一书出版。他的美学文章精辟而又雄辩,他严肃的治学精神,更为人所折服。
  前些时候,我有个机会访问了周谷老。时届深秋,金风飘拂,周谷老笑容可掬地接待了我这个不速之客。
  周谷老雄谈不减,对美学发表了许多饶有兴味的见解。他说,美学这门学问可以说是很深奥的,因为它以宇宙人生中深刻的哲理为基础。古往今来的哲学家谈哲学谈到一定程度都要谈美学的,西方的柏拉图、亚理士多德是如此,中国的孔子、庄子也是如此。为什么?一切哲学家解释宇宙奥秘,剖析人生现象,目的都要探索宇宙的圆满和谐,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种圆满和谐和真善美就是广义的美。狭义的美,一般则是指艺术美、自然美等等。我们搞美学的,不能只看到狭义的美,而对宇宙人生中广义的美视而不见。
  另一方面,美学也可以说是很浅近的,因为它的基本道理人人都可理解,生活中间比比皆是,正如庄子说“道”无所不在,蝼蚁、稊稗、瓦甓、屎溺之中都有“道”一样。周谷老讲到他六十年代初在《文汇报》上曾发表过一篇《礼乐新解》,许多人不明白它的意思。他说,这是一篇独立的论文,除就礼乐两字作考证,并依此两字说明创作过程是由礼到乐的,即由矛盾到不矛盾的过程,此外别无新意,也别无旧意。所谓“新解”,就是对礼乐作新的解释,和儒家的思想学说没有关系。由礼到乐,即由矛盾到不矛盾,是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包括自然、社会、历史一切。正因为由礼到乐是普遍现象,在人生社会中就俯拾即是。例如马路上的横道线,对于要过马路的人来说,是一种制定的规矩,它要求人不能随便穿越马路,似乎限制了人的自由,于是在人和横道线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但是人要是遵循了规矩,适应了约束,自觉地走横道线过马路,就安全可靠,无左顾右盼、惴惴不安的危险感觉,即由紧张到不紧张,由礼到乐,由矛盾境界到不矛盾境界或无差别境界。周谷老这一席话,尽管我一时还不能完全理解,觉得似乎尚有若干可商榷之处,但还是很有启发的。由礼到乐,即由矛盾到不矛盾,不就是恩格斯所说的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意思吗?周谷老说由礼到乐不独艺术而已,且贯通于古今中外一切历史,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谈到这里,我想起当年《礼乐新解》发表后,曾受到的激烈批判。那些批判主要是说周谷老把礼乐讲得过于神奇,难道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过这样一条由礼到乐的“祖国美学原理”吗?说由礼到乐亘古今,通中外,岂不是抹煞了礼乐的时代性和阶级性吗?周谷老也谈到了这个问题,认为是不屑置辩的。他说,《礼乐新解》不是介绍儒家的思想学说,我不过是借礼乐二字说明事物发展中存在着由矛盾到不矛盾的关系而已,何必要讲时代性和阶级性呢?难道我这个搞历史的人,还不知道时代性和阶级性是什么吗?一讲到过去的东西,就非要套上时代性和阶级性的框框,不能让人借旧的事物讲出一点新的意思,难道不是有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味道吗?
  由此,周谷老说到,姚文元就是专搞形而上学的文痞。有不同意见可以互相讨论,怎么能打棍子、扣帽子呢?至于有些同志的批评,虽然并未使我信服,甚至有过火的地方,但那是另一回事。周谷老认为,他自己过去提出的无差别境界说和时代精神汇合论,至今没有更改的必要。我知道,周谷老在十年浩劫中惨遭厄运,但他再三表示,过去的事不必提了,重要的是要向前看。这真是动亦定、静亦定的学者风度。
  最后,周谷老对我说,搞学问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研究美学也不例外。有的美学家知识渊博,文章写得很好,就是缺少新意,这就不能更好地推动美学的发展。我国很需要有自己的美学,照搬西方是不行的。我们一方面要研究一些美学中的具体问题,如艺术创作的特点,等等,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深入地讨论一些美学的基本概念。为此,周谷老预备撰文论“什么是美,美在哪里”,为美学研究作出新的贡献。近些时候周谷老发表的几篇美学论文,重申了他自己过去的观点。八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孜孜于学术,真是宝刀不老,雄风犹存。他的美学论文熔历史、哲学和艺术于一炉,人们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立了一家之言,而且很富有现实意义。经过多年的动乱,如今他虽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更殷切地寄希望于我们这一代,勉励我们在美学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他的一席话不仅娓娓动听,而且发人深思。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