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书名的噱头
栏目笔谈
作者张林翔
期数1982年02期
  出版工作中追求噱头、盲目图取利润的情况现在已不难见到,随便跑到书店去看看,只就书名,往往就觉得有不少书有一股俗气扑面而来,令人难受。
  “案件”、“爱”、“春梦”、“死”……的书名,在书店里琳琅满目。是诱惑?是刺激?还是俗气?出版社为了能卖得出去,为了吸引读者,把书名搞得十分耸人听闻,以为这样可以迎合读者的趣味。实际上,千篇一律的爱呀,死呀,过于流俗,损害了原作书名的深度,也不见得会好销(这里且不说有的书该不该出的问题)。
  举些例子。
  外国侦探小说,书名往往是“……案件”,什么《斯托列托夫案件》《“涅曼”案件》《孤岛奇案》《罗杰疑案》等等。其实,即使要出这类书,用这种书名也实在不高明。有的书原书名就很不错。《孤岛奇案》原名《十个小印第安人》,用的是一首儿歌中的故事,同小说的情节紧相吻合。《斯托列托夫案件》原名《这都是关于他的事》,这是一个外国成语。《一千零一夜》中每个人讲完故事后,都要加上“这都是关于他的事”作结。这些原书名都有较深含意,具有一定文学情趣。改雅为俗,智者似应不取。
  苏联中篇小说《爱》,原名《红宝石》。这红宝石是一种高强度的工业用矿石,作品的主人公马特维竭尽全力终于找到了它,用事业弥补失去爱人后的内心伤痛。红宝石作为书名也寓意马特维有着高尚的情操、无比顽强的毅力、美好的内心世界。谁都看得出来,《红宝石》的书名更为寓意深远。
  还有,《辛格顿船长》译为《海盗船长》,《永别了,武器》译为《战地春梦》,《吕蓓卡》译为《蝴蝶梦》,《闪光的氰化物》译为《死的怀念》……举不胜举。
  有人曾就目前群众的文艺欣赏目的作过调查,结果表明,为了“认识人生和社会”、追求美学理想、求得精神陶冶——抱着这类目的来读书的人还是占多数,引人深思的文学作品仍然最受人欢迎。可见,把书名搞得庸俗不堪也不见得打得开销路。退一步说,即使有人给这类噱头骗上了,哪又有什么好处呢?我们出书的目的难道仅仅是为了销得出去?
  有人说,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在全国人民普遍提倡“五讲四美”声中,让我们的书名也讲讲雅致和美好,让那些庸俗的、千篇一律的、甚至一望而知不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出版物应有的书名,尽量减少些吧!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