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
栏目书评文摘
作者
期数1982年04期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发表赵冬垠写的书评,文章认为,李著“把康德哲学的体系的轮廓描述了出来”。这“是一大功绩”。有了李著,再去读康德的书,“就会有一种有了头绪的感觉”。
  文章认为,康德哲学主要由认识论、伦理学、美学三部分组成。李著正是把着重点放在体现这三部分思想的三大批判著作上。“李著详细论述了康德认识论以及包含在《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的几乎全部主要命题的论点”,并“看出了康德哲学中许多在哲学史上起过作用的、合理的、独创的见解”。比如,作者不仅“指出了存在于康德哲学中的健康的唯物主义成份”,而且特别指出“康德哲学区别于他以前的斯宾诺莎、法国唯物主义和他以后的黑格尔哲学的特点,即在于康德哲学的核心、出发点和基础是社会性的‘人’”。“以社会的‘人’为中心来考虑认识论与伦理学问题,这在哲学史上是康德所做的一个新的探索,也是他的许多创见之所由来”,“指出这一点”,是李著的“独到见解”。
  文章认为,康德哲学与休谟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李著对此虽有谈及,但未“加以论述”,“这也许是叙述方法的缺点。” (炎摘)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