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杨诗浩等:《国外出版中国近现代史书目》
栏目
书评文摘
作者
琰
期数
1982年05期
香港《抖擞》月刊(一九八二年一月号)发表鲁诤的书评,对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此书提出意见。
文章认为,“出版这样一本书目,对国内学者是相当有用的,一来扩大眼界,得知国外研究的状况,二来可以因此触发研究的新课题,探索过去不大注意的历史材料”。但是评者认为本书基本上有两大问题:一是“编排内容,体例不明”。书中既不按人名或书名的字母音序、笔划序分类,又不按四角号码排列,而是“任意排列组合,而又没有索引,实在令人气结”。文章举“最容易排列的‘传记’类为例”,指出,“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列在最前面,大概是基于政治考虑,他们的历史地位最高,可是刘少奇为什么夹在丁文江与蒋介石之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又为什么排名第四,居然在孔夫子前面?”“这种随心所欲的排列,给读者麻烦不少,本来只要多花一点心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该书另一缺点是舛误甚多。有的地方错“以译者为作者,还有想当然耳的‘张冠李戴’”,如“写《中国知识分子和西方,1872—1949》的Y.C.Wang硬给改成了清代经济史专家WangYeh-chien(王业键),这显然是编者粗枝大叶的后果。”
文章最后说,“编者在此书目中罗列了近五百页的外文资料,功不可没。国内学者使用此书,大概是得披沙拣金,然而,毕竟是有金沙在内,不会完全白费力气的。”
(琰摘)
杨诗浩等:《国外出版中国近现代史书目》
重见“七十子”
借用院士
实验的意义
不知疲倦的探索者
日本腾飞和我们
《王尔德新传》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开拓者
摸象
巴尔扎克在中国(下)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