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出书也要“挖潜”
作者雨辰
期数1979年04期
  向四化进军,固然要筹建一大批新的工矿企业;但是,对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却是当前发展生产最有效的措施。我以为这个精神,对图书出版工作也适用。过去十多年,在林彪、“四人帮”文化专制淫威之下,新书写不出来,旧书不准再版,书林凋落,万花纷谢,严重的“书荒”,迄今尚未缓解。怎样解决这个供需矛盾呢?积极组织编写新书,力求增加新书品种,固然重要;而注意“挖潜”,让一大批已经出版的优秀图书,得以迅速重印或修订再版,也是当务之急。
  去年春天,我国出版界曾经集中力量,很短时间内重印了几十种中外文学名著,在“五一”节发售,使书籍市场顿显活跃。这种做法,备受读者称誉,说明图书的重印和再版工作确实应该重视。我们不妨算一笔帐,就拿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来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二十万种,如果保留节目有十分之一,也就有二万种,足见大有潜力可挖。“保留节目”这个词儿,过去也曾经被人鄙弃过,似乎同“创新”不两立。其实,物质财富要靠积累,精神财富更要靠积累。图书是人类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工具,保留节目越多,表明精神财富的积累越丰厚,新文化赖以发展的根基越坚实,有何不好。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不一样。一双鞋太破旧了就不能再穿,只好弃置,所谓“弃如敝屣”。一部优秀著作,则有永久保存和使用的价值。曾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千百年来,辗转翻刻,久而弥新。出版工作如果不注意再版,象“猴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没有保留节目的积累,那我们的文化生活,岂不成了茫茫白地!
  让一部基础较好的著作获得再版的机会,经过群众的检验,修订补充,是提高书籍质量的重要办法。特别是那些费好大力量组织编写的成套的图书,如果抛弃原有的一套,另起炉灶,不仅旷日持久,质量也不一定比原来的好。例如1961年开始,由胡愈之同志主编的《知识丛书》,编入了很多介绍基本知识的优秀著作。“四人帮”攻击为“大毒草”,纯系诬蔑不实之词。这样的《知识丛书》,在向四化进军中非常需要。如果以这部丛书为基础,修订再版,充实提高,比另起炉灶新编一套,实在事半功倍。这仅仅是一个例子。因此,我恳切地呼吁我们的出版社,都能对已出版的图书再加清理,看看哪些可以重印,哪些修订再版,来一番挖潜、革新,让更多的图书问世,这对读书界将是一件好事。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