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中国近代史词典》
栏目品书录
作者冯启淮
期数1983年06期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风云变幻,新陈代谢十分迅速,每经一场斗争或运动,就涌现出一批新人新事,新词层出不穷。但不少前代的事物也并没有终止它们的历史作用。因而,近代史词典的词目就呈现出中外杂陈、新旧并列,既丰富多彩、又复杂畸形的特点。这说明这样一本辞典是十分需要的。
  这部词典的释文,根据条目内涵、外延的不同,做到长短适中(如鸦片战争、梁启超等重点条目释文长达一千余字,短的释文如词典正文第一页“乙榜”只数十字),基本上做到编者所说的“求其准确明了,言简意赅”。
  人物条目,在这本词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谁收谁不收,收录了,经历、事迹如何叙述,作者所取的态度基本上是实事求是的,力求做到对先驱人物的行谊不溢美,对旧时官吏的作为不全盘否定。如“左宗棠”条,从几百字的释文中,可使读者知悉:他一生做了三件大事: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太平军,捻、回起义),这无疑是反动的;办洋务,有爱国、进步的一面(姑不论是主要的或次要的);收复新疆,是爱国的、进步的。做到这一点,需要不囿于成说,而是广搜有关史料,汲取当代人的研究成果。
  附录《中国近代史大事记》、《历日对照简表》、《韵目代日表》等五种,也能方便读者。例如在《大事记》一九○三年项下,就载有李书城等在东京创办《湖北学生界》,邹容《革命军》出版于上海,陈天华所著《猛回头》、《警世钟》相继在上海出版以及“苏报案”发生等大事。上述重要书刊,不少资料是经常提到的,但其出版年月和编著者,一般大事年表也不可能备载。
  辞典的某些内容还有可议之处。有些人的生卒年可进一步查清。如在北洋时代曾代理过国务总理的朱启钤(据说解放后才故世),其卒年打“?”号,似失之粗略。其实只要通过他的女儿朱洛筠(现为全国政协文史专员、天津市政协委员)一问即知。
  此外,对于清王朝的一些残暴而愚昧的大员,在释文中如能略述其劣行丑事,我想无疑会增加读者查阅的兴味。如杨芳,词典载称他于一八四一年“随靖逆将军奕山赴广东防剿。行抵江西,即附和琦善和议,……,为割让香港进言。至广州后,战不能胜,乃上奏‘攻守八难’,畏敌求降,请许通商”。据史料记载,杨芳其人在这一年竟想出一条“以邪破邪”的妙计(即让士兵载马桶于木筏之上,迎着英侵略军的洋枪炮去“破邪”),结果遭大败。当时有人赋诗嘲讽这位参赞大臣道:“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海中。”类似这样的事,《辞典》若能适当采撷,无疑可以增加辞书的可读性。
  (《中国近代史辞典》,陈旭麓、方诗铭、魏建猷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3.45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