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瓦西列夫《爱》
栏目海外书讯
作者胡杨
期数1983年08期
  这是保加利亚伦理学家基里尔·瓦西列夫的一本饶有趣味的研究著作,一九七六年再版于索非亚,一九八二年由莫斯科“进步”出版社译成俄文出版。
  究竟什么是爱情呢?它的本质何在?作者认为,这一古老而永恒的命题尚未被那些研究人的科学所注意,而且,虽然当代科技革命促使人类理智的迅速“扩张”,但人的感情贫乏威胁着现实存在。瓦西列夫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九三五年《英国大百科全书》对“原子”的解释用了三页,而解释“爱情”则用了整整十一页(这是何等罗曼蒂克的时代啊!);但该书一九六六年版本“原子”一词解释长达十三页,而讲“爱情”的,只有一页。作者不无感慨地问道:“难道对于爱情的创造力今天就不需要予以注意了吗?”
  但是,爱情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吗?
  不可知论者认为:爱是一种秘密,是不能被认识的现象。马克思说:爱,这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秘密在男女关系上得到了明确、坚定而公开的表现。瓦西列夫认为爱情这一现象是同生命的蛋白质的诞生、同社会关系、同神秘的心理、同存在的无限性相联系的;爱情是物质的,因而也是可知的。作者在书中从爱情的两个方面——肉体和精神出发,论述了爱情的实质,认为对它的探索需要各种学科研究的综合:生物学(包括高级神经活动生物学)和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伦理学和美学。这是由于爱情在其每一次个别表现中都是完整的和独一无二的,因此每一种学科只能抓住爱情在生理、社会职能上大量表现并重复的普遍形式中的一部分,从而不得不置爱情的个体性于不顾,——这也足以说明研究爱情的复杂性。
  仅仅把爱情视为肉体的需求,这是二十年代时的“杯水主义”观点。瓦西列夫反对这种庸俗哲学,认为应当把爱情作为肉体和精神的综合,并在二者的统一与矛盾中加以研究,这样才有可能接近真谛。他认为肉体的欲望还不是爱情,而爱情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它才能给予人们以肉体接近的权利。
  同人类生活中的其他领域相比,爱情在文学艺术中占有统治地位。《安娜·卡列尼娜》一书中的列文就把爱情看作人的试金石。爱情的文艺造型和表现是真正奇异的结晶,它能使我们对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社会生活实质产生豁然省悟之感,而爱情自身的本质也在其反射的光辉中被照得清清楚楚。
  瓦西列夫通过世界文学中大量的例子说明与爱情直接相关的一些现象,并以此揭示了爱情的本质。例如,为什么罗米欧与朱丽叶会一见钟情?为什么当塔吉娅娜还没了解奥涅金的本质之前就爱上了他?(这样就引出了关于爱情的严格的选择性问题)动物也有爱情吗?人们究竟为什么相爱?怎样解释那种至死不渝的生死恋?
  瓦西列夫还分析了爱情—家庭关系中许许多多的问题。爱情是不能强迫的,这也是它的本质之一,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自由境界。强迫成婚、同居或是被收买完全可能,但唯有爱情是收买不了的。妇女因爱情的不自由所遭受的痛苦远远超过男子。在对抗性社会中,正如赫尔岑所说的,“妇女是被驱赶着走向爱情的”。爱情不能容忍不平等,但现实生活中的男人往往高踞于妇女之上,在家里称王称霸。书中也涉及到妇女解放问题。
  婚姻——即使是自由恋爱选择下的婚姻,在私有制框框下始终是强迫夫妇家庭同居的法律形式,因此,很难达到肉体和精神的和谐。而压迫、限制妇女在爱好、志趣、习惯……等各方面的自由发展则是资产阶级所有制下家庭生活的准则,这就足以使得忠实的爱情窒息。于是作为资产阶级家庭的补充:情夫和情妇们便应运而生(莫泊桑:《漂亮朋友》)。不但如此,在劳动者家庭中也同样:葛利高里和娜塔利亚的婚事从一开始就是斤斤计较、充满算计的;葛利高里一生都从属于阿克西尼娅的爱情,直到死去。
  关于爱情的熄灭,瓦西列夫用大量例子说明遭受痛苦的总是女方。他指出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经济、法律和道义上的压迫,但由于这一新的社会制度并未做到经济上的完全平等,所以仍然会有爱情或家庭关系毫无理由的破裂现象。列宁在给伊·阿尔曼德的一封信中指出:“爱情首先要从物质中解放出来”。正是由于这一问题未彻底解决,所以直至现在,挑选对象往往还是从那些同爱情毫不相干的考虑出发。
  瓦西列夫在书中还论及爱情与责任、爱情和道德等问题。心灵与理智、爱情同责任的矛盾是现实存在的,是历史决定的。对于真正的爱情,如果它起了破坏家庭的作用,成为给别人带来不幸的源泉,则除了为服从道义而牺牲爱情外,别无出路。正如司汤达所说的:“存在于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同自己的爱情作斗争的妇女的坚定性。”
  对于爱情的哲学评价只能是一种:真正的爱情永远是“善”的化身。社会主义把爱情加以提高,而资本主义则从本质上憎恨爱情。拿破仑把爱情看成阻碍男性征服者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方面发挥意志特性的势力,所以爱情有害,所以只能将爱情禁锢在生理学范围内;而叔本华认为人的高尚情操隶属于艺术和哲学,生理学是令人厌恶的。爱情是人类之敌,因为它迫使人们象傀儡似的去生产同自己一样的人……。对爱的粗鄙的见解和持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的表面上看来似乎是水火不相容的二种观点,但其实质却是一个,即认为爱情是一种不体面的人类感情。
  (Проф.Кирил Ваcилев: Любо-Bта.второ издaние. Cофия.Haукa иизкуcтво.Pyсский nерeвод издaн в1982.)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