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说《卖油郎》
栏目
读书小札
作者
王春瑜
期数
1983年11期
《卖油郎独占花魁》,见于《醒世恒言》第三卷,以后又编入《今古奇观》,是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篇明人小说,能够具有如此长久的社会影响,在《三言》《两拍》中,并不是很多见的。原因究竟何在?这是值得深思的。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这篇《卖油郎独占花魁》,又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哪一个侧面或画面呢?最近,我又将这篇小说认真读了一遍,并找来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看来,有关论著都几乎是众口一词地认为这篇小说是歌颂卖油郎秦重和“花魁娘子”莘瑶琴的爱情的,并说这篇小说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市民的要求。我并不否认秦重和莘氏之间是有某种爱情生活的,也不否认歌颂一个卖油的“穷小子”,与使倾城达官贵人若狂的名妓相爱,也许是打破了一点等级观念,闪烁着平等思想的火花。但是,我认为这些并不是主要的。说真的,我在读《卖油郎独占花魁》时,心情是沉重的、压抑的。我从小说中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光明的黑暗王国,万恶的娼妓制度的缩影;在这里交织着国破家亡后不幸沦落风尘的女子的血与泪。
娼妓制度,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的产物。在所有的词汇中,大概再没有比妓院、老鸨更令人厌恶了。莘瑶琴在仅仅还只有十四岁的荳蔻年华,就被爱财如命、毒如蛇蝎的鸨母王九妈,用阴谋诡计,“灌得烂醉如泥”,让满身铜臭的“大富之家”金二员外给糟蹋了。从表面上看,莘瑶琴吟诗作画,穿红戴绿,羊羔美酒,经常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似乎在纵情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过着地上神仙的日子。但是,在花团锦簇的背后,不能不是深沉的悲哀。尽管莘氏大名鼎鼎,是花中之王,但不过是有钱的男人们的玩物。她遇到不但有钱,而且仗着父亲是福州太守而横行乡里的“花花太岁”吴八公子,可就立刻遭殃了。在光天化日之下,她被从家中绑架至西湖,倍受凌辱。当她奋起反抗,要投水自尽时,吴八公子一声怒吼,倒是很能说明莘瑶琴之类的妓女,她们的社会地位究竟是什么,“你撒赖便怕你不成?就是死了,也只费得我几两银子,不为大事。”真是人命如蚁,任人践踏!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莘氏是上等妓女,结交了不少上层人物,在她的身后,很有可能是有几张保护伞的,尚且受到如此欺凌,一般妓女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是的,莘氏积下了大宗钱财。她除了“把五六只皮箱一时都开了,五十两一封,搬出十三四封来,又把些金珠宝玉算价,足勾了千金之数”,作为赎身费外,而且在与秦重成婚的“满月之后,美娘把箱笼打开,内中都是黄白之资,吴绫蜀锦,何止百计,共有三千余金”。在短短的几年间,莘瑶琴除了每接一次客为老鸨婆挣十两银子外,竟积攒下这么多私房,委实惊人。但是这一只又一只的箱笼,“吴绫蜀锦”,不禁使人想起了日本电影《望乡》中的阿吉妈。她在临死前夕,将一大包——也许有上千只之多的各种戒指,交给与她同在火坑受煎熬的青年姑娘们。她们惊呆了,居然有这么多五光十色的宝贝!可是阿吉妈却悲痛欲绝地说:“我每次接客,跟男人们不要钱,只要戒指。这些戒指,是我几十年血泪的见证啊!”莘瑶琴虽然还年轻,毕竟没有象阿吉妈那样油灯耗尽,最后闭上双眼,告别她所憎恨的世界。但是,伤心千古月,中外无不同。莘氏的那些一两两黄金、白银,与阿吉妈的一只只戒指一样,不能不是她无数个晨昏月夕流尽血泪的见证!娼妓制度本来是人吃人的奴隶主义、封建主义肌体上的毒瘤(在金钱可以买到一切的资本主义世界,这个毒瘤当然同样是不能铲除的),妓院这个社会角落是没有光明的黑暗王国!历代文人雅士,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美化妓女生涯,把妓院写成极乐世界,不能不是“搽在鬼脸上的雪花膏”。《卖油郎独占花魁》这篇小说,当然也是出自文人的手笔,至少是经过他们加工的。小说把秦重、莘氏的结局写得那样美满,不仅是落入了中国传统小说最终总是“大团圆”的俗套,同时,起码在客观上,也不能不是对妓女生涯的美化。在作家的笔下,投进这个黑暗王国的光明,是卖油郎的爱情。但是,一个真正的穷卖油郎,终日走街穿巷,得到的蝇头小利,至多也不过是仅供自己糊口。他是决不会去化十两银子,对一位名妓作非分之想的。鲁迅说得好,贾府的焦大,是不会去爱林妹妹的。我以为,卖油郎的形象,与其说是一位穷卖油的化身,还不如说是下层文人的化身。在卖油郎的身上,寄托着这些寒士的理想,或者说永远也不能实现的残梦。
我不知道这点微不足道的看法,是否能够成立?在古代,在旧中国,中国的各种文学体裁,有相当一部分,几乎都与妓女结下不解之缘。不同的作品, 写于不同的时代,出自不同作者之手,作品的思想倾向,当然是不会相同的。但是,在某些作者的笔下,妓女的悲惨生涯,被严重歪曲、粉饰了。如果不明真相,什么“金粉脂娃”、“红袖添香夜读书”之类的呓语,未必不会对一部分青年读者起到“蒙汗药”的作用。因此,在读这一类文学作品时,如果能同时读一点野史、笔记,这对了解所谓“仙都”“乐土”“方俊歙集,风流孔长”(均钱牧斋《金陵社夕诗序》中描写南京妓院语)的青楼内幕,是大有好处的。例如,古代不少文人称道“维扬自古多佳丽”,对扬州“瘦马”(妓女也)的所谓风流韵事,津津乐道。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未尝不使人有“目迷五色”、眼花缭乱之感。但是,读一读清初张岱的《二十四桥风月》,在沉沉夜幕中,几十名等在茶馆却无客可接的妓女,是何等凄凉:“沉沉二漏,灯烛将烬,茶馆黑魆无人声。茶博士不好请出,惟作呵欠,而诸妓醵钱向茶博士买烛寸许,以待迟客。或发娇声唱《劈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乱时候,然笑言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陶庵梦忆》)在这里,分明既没有“杨柳岸,晓风残月”,也没有“小红低唱我吹箫”,有的则是“一把辛酸泪”,在形形色色狎客践踏下,灵魂被扭曲的女性。
看来,编一本《中国娼妓史》,是完全必要的。这对于研究史学、文学、社会学、妇女生活史等等,都大有裨益。遗憾的是,至今似乎并没有听说有谁在动笔。而日本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很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出版了中山太郎的《卖笑三千年史》、道家斋二郎的《卖春妇论考》、泷本二郎的《世界性业妇制度史》等专著。三十年代初期,我国也出版过一部王书奴写的《中国娼妓史》。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在少年时代,曾经一度浪漫生活。十年旧梦,依约扬州,此中黑幕,十得八九。久已欲变更《平康记》、《北里志》体裁,做出一部书来”,借用一句在“大革文化命”年头里十分流行的话来说,颇有点“反戈一击”的意味。作者写作此书,用力甚勤,态度是严谨的。但是,这本当年生活书店印出后很快又再版的并不寂寞的书,早已绝版了,一般读者,很难看到。能否重印,作为资料书,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请出版家考虑。
八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
说《卖油郎》
梭之音:文的问题
敦煌四题
印度艺术里的精神
还他一个真面目
风从“东方”来
发现美洲与走出中世纪
优秀的建筑古籍注释
北方口音的桑丘
唐人七绝新解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