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唯心主义将不存在吗?
栏目读书献疑
作者朱贵平
期数1984年09期
  近读(苏〕巴·瓦·科普宁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导论》(中译本,求实出版社一九八二年十月第一版),对其中一段话,颇存疑义。这段话是:“有时认为,物质和意识问题之所以是基本问题,是由于它是把哲学家分为唯物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的根据。那末,当世界观将只有科学的,而唯心主义不再存在时,物质和意识问题是否仍然是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对此只可能有一种正确的回答:即使唯心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关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仍将是基本的问题。那时它的解决,将具有纯科学的意义,将摆脱阶级特性,……”(见该书第12一13页)。言下之意,是否是当阶级不存在时,唯心主义将不再存在?
  问题是这样: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世界观将只有科学的,而唯心主义不再存在”、“唯心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失去了它存在的基础”?
  这要从唯心主义世界观产生的双重根源即社会根源和认识论根源来看。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由于阶级的消灭,唯心主义的阶级根源不存在了,“将摆脱阶级特性”,但并不就因此摆脱了其他社会性。到那时,社会基本矛盾、新与旧的矛盾、先进与落后的矛盾仍然存在,这些矛盾作为社会根源,仍然要反映到哲学上来。至于认识论根源也仍然存在,列宁所讲的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仍将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而且,认为唯心主义将不存在的主张,抹煞了哲学发展的内部矛盾,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矛盾。毛泽东同志说:“一讲哲学,就少不了这两个对于。”(《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48页)如果说,将来社会会只剩下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唯物主义哲学,那等于说哲学内部可以达到绝对同一,而那是不可能的。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