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缱绻心情淡欲无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谷林
期数
1984年10期
《回忆亚东图书馆》开宗第一章第一节的标题是《先抄一封旧信》,——“是先君希颜先生在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写到安徽绩溪老家给先大叔孟邹先生的”。信中说:“兄自到堂,每日为时太促,进功颇迟。惟在上海购得新书、新报数种,日夕观览,大鼓志气,大作精神,大拓胸襟,大增智慧。其得力最多者为日本新出之《新民丛报》,吾谓学游六年,不如读此报一年;读书十卷,不如读此报一卷。故虽价目不廉,兄既自购一份,又为吾弟另办一份,负欠典衣,在所不顾。自今以往,吾辈但无冻馁,不以富贵为可羡,不以贫贱为可忧,不以世俗之毁誉关心,不以浮名之得失为虑,努力求学,努力做事,务养成二十世纪上一个人之资格。”
《回忆》在抄引这封信的时候写道:“这实在是封长信,且只录一节”。上面是从这一节中摘出来的几句,为省篇幅,我没有用删节号。信中语言如火如荼,读后使人很难平静,《回忆》就这样一下于把读者抓住,十六万字的一本书,急想一口气把它读完,放不下手。
写信人是《回忆》作者汪原放的父亲,收信人即后来亚东图书馆的主人。他们的名字现在对我们已经相当生疏,前言往行不载于丰碑典籍。被节录的这封信,只是偶尔留存的吉光片羽,如今它成为《回忆》的引子,隐约便是亚东图书馆的缘起。读此信所以使人不能平静,因为它使人窥见当时志士仁人的用心,“努力求学,努力做事,务养成二十世纪上一个人之资格”,余音袅袅,回响不绝。
作者与店主孟邹先生,分虽叔侄,秉性各异,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把全副心力都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这个事业即是他们理想之所寄,兴趣之所在,安身立命的地方,物我两忘,融化无迹。在读《回忆》的时候我老是有一种充实的感觉,舒畅的心情,其原因大约就在这里。《回忆》这本书因之遂突破了出版史的范围,而将使一般读者都能从它那儿鼓志气,作精神,拓心胸,增智慧。
《回忆》在写法上有很大的特色。譬如说开头抄引了这么一封旧信,之外就只有三言两语,交待一下来踪去迹,而并不拍手称叹,画蛇添足。想来他十分尊重读者自己的见解,认为用不着再来口讲指画,耳提面命。作者自一九一三年起,长期工作于亚东图书馆,以他与店主人的关系,以他,对工作的贡献来说,大概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可是在读《回忆》的时候,作者始终令人觉得好象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踏踏实实地工作着罢了。甚至当一九二七年,他短期离去,来到武汉,和沈雁冰一起编《民国日报》,还继张太雷任中国共产党出版局局长,这种种写在书里,依旧十分朴素平凡,毫无赫奕的气势。人淡如菊,文清似水,作者无意之间在书中留下的那种仪范,可能也将起一点意想之外的作用吧。至于这个出版社声誉鹊起蒸蒸日上的日子怎么那样短,匆匆便越岗下坡,溃败消亡,这中间自然有很值得探索的地方,认真的读者在掩卷之后,必将深长思之。
(《回忆亚东图书馆》,汪原放著,学林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第一版,0.79元)
缱绻心情淡欲无
国际图书信息:社会与思想丛书
老作家的新作
易地则皆然
俗文学·民间文艺·文化交流
“寒食”的注释
强国象征与公众幻象
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的?
清华图书与法学图书馆
文学的纯文学研究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