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采取客观分析态度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周用宜
期数
1984年12期
民族学是以民族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民族这一人民共同体或族体进行全面的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了解民族学,是学习这一学科的主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民族学著述还比较缺乏,系统地介绍外国民族学史的著作更是寥若晨星。因此,对于读书界来说,新近翻译出版的苏联著名民族学家C·A·托卡列夫的《外国民族学史》,是本很可一读的书。
《外国民族学史》的俄文原版出版于一九七八年。它是作者八十高龄撰写的一部供苏联大学历史学和民族学专业使用的教科书。这部著作按时间顺序系统地考察了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民族学的发展史,逐一介绍了欧美民族学的各种流派,分析了五十四位各派代表人物的基本著作和主要理论,并作出了评价。
这部著作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把民族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力求阐述民族学同当时当地主要社会思想流派的联系。作者认为,各种民族学理论的出现和斗争、各种民族学流派的形成和交替,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现象,它是社会意识形态发展过程和斗争的反映,民族学的发展是与社会和意识形态发展的总趋势相一致的。因此,作者在评述民族学的各种理论和流派时,注意紧密联系其社会根源和思想基础。在《民族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成》一章中,作者一方面揭示了民族学是在殖民贸易的发展后,为适应殖民者掠夺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作者也指出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科学的巨大进展,以及进化思想的影响,对这一学科迅速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这部著作的第二个特点是,作者对民族学史上的各种流派和理论采取了比较客观的态度。只有深入探讨和正确评价各种思想和流派,才能阐明民族学发展的历史。如果将民族学史上交替出现的各种流派和理论全盘否定,或对某种积极因素视而不见,使民族学史成为一部谬误堆砌的历史,那就谈不上科学的历史观。即使一些流派总的说来具有反动倾向,但在其代表人物的著作中,往往也可以发现应予肯定的因素。因此,必须把思想流派同各个学者的科学活动区别开来,他们的具体研究可能对科学做出积极的贡献。作者对博厄斯(一译鲍亚士)学派、功能学派及社会学派的评价就贯彻了他自己提出的这一指导思想,因而使人比较信服。功能学派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体系趋于解体时,为适应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的新理论,就其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该学派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曾到非洲等地做过大量的民族调查,著作很多。从其研究内容来说,功能学派把重点放在各族当代的生活方式和现状上,这就使其著作不仅有认识上的意义,而且有实践和应用意义。作者实事求是地指出:“功能主义奠基人的著作为殖民主义当局所利用,这一点不应当归罪于他们。他们本身根本不是为这种目的所鼓舞的。”正是由于作者坚持了对各种思想流派持客观分析的态度,才使本书成为一部比较信实、科学的民族学史。
本书译者汤正方,从事民族研究和翻译工作数十年。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特别注意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意图,文字力求确切、精炼、朴实。在使用专业术语时,照顾了非民族学专业读者的接受能力。此外,书后还附有主题索引与人名译名对照索引,为读者检索提供了便利。
(《外国民族学史》,〔苏〕C.A.托卡列夫著,汤正方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二月第一版,1.20元)
采取客观分析态度
哲学也许并不像我们所说
从斯托雷平想到苏武
间谍小说的改弦易辙
《冬天的故事》与《牡丹亭》
评陈原《社会语言学》
全球化与多样性
读报刊二题
与孔子的对话
寻求发展模式的曲折道路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