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砺堂散墨
作者苏晨
期数1985年06期
  壶头冤
  参加武陵笔会,过桃花源,在桃花观饮擂茶。主人口头介绍,分发的有关小册子,都说这茶用生姜、生米、生茶擂捣成的“擂茶脚子”冲沏,也叫三生饮,是后汉初年当地一位老太太发明的。当时后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正带领部队驻扎在乌头村一带,成千累万将士都害了瘟疫,那位老太太用擂茶救了马援和他的部队……
  我知道马援是害瘟疫死在这桃花观所在地乌头村的。《后汉书·马援列传》里写作“壶头”,可能是音讹。
  说到马援的病死壶头,还关联着一场冤案呢!
  更可叹的是马援死后近两千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更是连这处不会喘气儿的桃花源名胜也遭了冤案,举世闻名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所谓“除四旧”中惨遭破坏!
  再看席间一些同行的作家、艺术家,“文化大革命”中遭过冤案、坐过冤狱的,也很有几个。情节的离奇没谱,只怕马援的壶头冤也望尘莫及!
  马援的壶头冤发生在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二十五年(公元四十九年)。在这前一年,武威将军刘尚率部在武陵山区和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一带的“五溪蛮”作战,遭到了全军覆殁。朝廷很是震惊,开始认真考虑应该派谁再带部队接替。
  马援这年已经六十二岁,可是他不服老,还是争着要去。这也不奇怪,这位投笔从戎的将军崇尚的是:“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止在儿女子手中耶?”
  刘秀担心马援年纪太大,怕他吃不消。马援披盔带甲跃马横兵,当面给刘秀舞弄了一番看。刘秀这才惊奇地笑道:“矍铄哉,是翁也!”
  刘秀最后决定派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统帅从十二郡新募的士兵,还有一批弛刑犯,共四万多人,再次进军武陵。
  临出发,亲友们赶来给马援壮行。他和亲友们诀别之后,悄悄对好友杜愔说:“我身受国家大恩,常怕年纪老了来日无多,得不到机会为国家报效。这次能够如愿,真是死也甘心。所顾虑的只是左右多朝廷要人的儿郎,会是很难调用。我耿耿于怀的,就是这件难办的事了!”
  大军从长安开拔,一路晓行夜宿,到第二年春天,来到武陵临乡,打了第一个胜仗。下一个进击目标是下隽,即现在的沅陵。耿舒主张走充县向下隽进击。马援认为路虽然会好走些,但是要旷日费食,军粮供应有困难。不如先进占壶头,这等于掐住充县的咽喉,相机再取充县、下隽就不难了。可是耿舒的哥哥好畤侯耿弇非同小可,马援还是经过请示刘秀,刘秀也同意,才得按自己的意图行事。
  阳春三月,马援和他的指挥机构进驻到壶头。不知这时桃花源的桃林是不是开得正灿烂?可惜的是长途跋涉而来、又刚刚打过一场大仗的部队,这时严重的传染上了瘟疫,马援也病得挺重。不过一有情况,他还是无论如何也要挣扎起来,撑着拐杖,由人扶着,亲临第一线观察处置。每到这时,都必感动得战士泪流满面。
  部队一时难以发动新的进攻。耿舒愤愤然给他哥哥耿弇打了一份小报告,胡说部队一时陷入困境,全是因为马援不听他的话,象西域的买卖人,走一处停一处,损失了部队实力,又贻误了战机。
  耿弇曾是刘秀的建威大将军,刘秀当了皇帝过了年就封他为好畤侯。刘秀说过:如果说前汉的韩信破了历下齐国兵是为高祖刘邦开了基业,那么耿弇的破祝阿张步兵就是为他刘秀开了基业。从这句话也就不难看出,耿弇和刘秀的关系很不一般。耿弇接到弟弟耿舒的小报告,立即又照样儿打了一份小报告给刘秀。
  刘秀看了小报告,很是生气。立即派他的女婿、虎贲中郎将梁松赶去责问马援,并且就地留下做监军。
  也是祸不单行,偏偏这位驸马爷梁松又是马援的对头。那是因为有一次马援生病,梁松去看他。他寻思自己和梁松的父亲是好友,梁松虽然是贵人,可也终属晚辈,于是在接待上就怠慢了些。哪想到梁松竟为此记下了仇,一直在伺机报复。
  梁松赶到壶头,马援已经病死。梁松尽管人死也不放过,还是无端造了一些谣,报告给他老丈人刘秀。
  刘秀看了女婿的报告,更是句句信以为真。尽管马援已死,还是下令收回了他的新息侯印绶。
  消息传开,投井下石讨上头欢心的家伙相继而来。马援早年在陇西经营过农垦和畜牧业,平时很重视农作物和牲畜的良种。前几年从越南回到长安时,他带回来过一车大粒儿薏苡米,那是拿到北方作良种的;还有一些铜鼓,后来化铜铸造了供人参照识别良马的名“马式”。这时竟有人给刘秀打小报告说,马援那年带回来的是“明珠”和“文犀”……
  刘秀看了火上加火。马援的家属也不知道刘秀还要怎样发落,连马援的尸骨也不敢往自家坟地里运。
  扬虚侯马武和於陵侯侯昱上书刘秀,替马援作解释。刘秀听不进去。
  云阳县令朱勃辞了官进京上书刘秀,婉转讲了许多道理,具体分析了壶头阻军并不为过。还不知道刘秀看也没看过?
  过了一段时间,直到马援的妻子和侄子马严,自己用草绳子绑了自己,又互相拴在一起,长跪到刘秀的宫门外苦苦请罪,象这样六次上书申述,才“恩准”马援的家属把他的尸骨运回马家坟地下葬。
  呵,好一个中兴之主的有道明君刘秀,也还因为喜欢小报告之类,干下了这等令人寒心的事。可见小报告这号东西,太可怕了!
  朱家祖孙
  朋友闲聊,从干部离休谈起后汉的朱晖和他的孙子朱穆。
  朱晖从小就义气。十三岁那年,王莽垮台,天下大乱。他随外祖父孔休的家眷向宛城逃难,路上遇到一伙强人,抢了东西,又要扒女眷的衣服。同行的老少男丁不少,都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倒是小朱晖霍地跳了起来,拔剑叫道:“财物,你们尽管拿。诸母的衣服,不许夺。不然,我就和你们拚了!”这伙强人怕也是生活无着的老百姓,只见那为首的听了笑道:“童子内刀。”看着朱晖小小年纪这般仗义,也就招呼手下摆手走了。
  朱晖读完太学,后汉明帝刘庄永平初年(公元八十五年以后),皇舅新阳侯阴就想请他到府上当差,亲自上门拜访,他躲开没见,又派家丞送礼物来,他闭门没纳。阴就名声不佳,再大的权贵他也不想结交。
  后来他到南阳太守阮况手下做督邮,阮况嫁女儿想买朱家一个丫头陪嫁,朱晖高低不肯。可是阮况死后,他却送给阮家“金三斤”。
  再后朱晖做了骠骑将军东平王刘苍的掾属。后汉时规矩,高级官员元旦入朝给皇帝贺年,临走,少府要代皇帝送一块玉璧给他们。这年刘苍入朝贺年完毕,坐在那儿等了很久,少府也不给他玉璧。当时的少府由阴就执掌,少府的官员飞扬跋扈。刘苍问朱晖怎么办好?朱晖见少府主簿正拿着一块玉壁玩赏,就走过去骗他说:“我只听说还从没见过玉璧,让我看看吧。”玉璧一到手,他就交给刘苍再也不还了。少府主簿找阴就去告状,阴就说:“朱晖是义士,少惹他好。”
  后来是刘庄听说朱晖精明豪气,调他当了皇宫的卫士令。接着升为临淮太守。然而象朱晖这种人,哪能不得罪上官?一次他拿办一个长吏,没待审出结果那家伙死在狱中了,朱晖被罢了官。
  罢官后他住到乡下,布衣蔬食,不和城里人来往。后汉章帝刘炟建初五年(公元八十年)前后,南阳大灾,他把家财全拿出来救济乡里故旧了。
  朱晖在太学读书的时候,有一位同学叫张堪,曾经拉着他的手嘱托说:“我若早于你离开人世,我的妻儿就拜托你了!”朱晖因为张堪是高年资同学,便只是听了没有回答。南阳饥荒时他得知张堪已经去世,抛下妻儿很是困难。立即亲自前往照看,特别多送了一些财物。朱晖的小儿子朱颉奇怪地问道:“从来没听说过您有这样一位知交呵?”朱晖说:“早年张堪曾经对我有知己之托,我虽然碍着别的原因嘴里没答应,可是心里认了。”
  朱晖和同乡陈揖有些交情,陈揖早死,有个遗腹子叫陈友。那年桓虞调来做南阳太守,他想录用朱晖的另一个儿子朱骈做府吏。朱晖辞谢了桓虞的关照,力荐了陈友去代朱骈。
  章帝刘炟元和年间(公元八十五年到八十七年),朱晖重被起用为尚书仆射。那时候粮价飞涨,各级政府经费不足,朝廷很是发愁。尚书张林提出一套并不切合实际的主意,刘炟很想照办,朱晖切谏不可,只得暂时压下。稍后有人重提,刘炟就批准照办了。朱晖不顾诏书已经颁布,还是出来谏止。刘炟火了,把全体尚书叫在一起大骂一顿,尚书们下殿一个个自觉进了监狱。三天后刘炟赦免了他们,让他们再议,那显然是要求他们全体乖乖就范。
  朱晖称病不肯参加“再议”。别的尚书问他哪来的那么大胆子?他说:“我都八十岁了,若是心里明知道不该那样办还嘴里假惺惺跟着顺从,有负臣子之义,倒不如死了干净。”别的尚书怕受牵连,联名向刘炟揭发检举了朱晖,以示划清界限。刘炟却没拿朱晖怎么样,还派了御医给他看病,让御厨做饭给他吃,“病”好升他做了尚书令。
  朱晖的孙子朱穆,和爷爷志同道合,行迹相类,官也做到尚书。值得提提他的两篇伦理学论文,文章从理论上阐发了他们祖孙的观点。
  一篇是《崇厚论》,侧重在提倡为人要敦厚。文中谈到:天不崇大就覆帱不广,地不深厚就载物不博,人不敦庞就难以具有更高的道德和学识。因而对别人有了过失,应该象马援教育孩子所说的那样,尽可能赦人之过,救人之失。文中无情的批判了当时盛兴的“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论及为什么这种不正之风会积习难除?他认为这与靠这套坑人技俩爬上高位的,还照样儿富贵,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榜样”在,后来者就少不免还会想照老办法走老路子,追随“先进”。所以“虚华盛而忠信微,刻薄稠而纯笃稀”的世风,一时也就很难扭转了!
  另一篇是《绝交论》,侧重在提倡交游要远小人,行文用问答体,活泼风趣。此外他还有一篇《与刘伯宗绝交书》,可以说是他这方面理论的具体体现。刘伯宗本来是朱穆做丰县令时候的一个下级小吏,当时刚死了母亲,连守孝都不顾就来投奔朱穆谋取一官半职。朱穆升为侍书御史,他又追着投奔。朱穆一直对他不错。可是一到刘伯宗时来运转当了二千石大官儿,朱穆变成他手下的郎官时,他就一朝拉下脸来,官架子十足,动不动要来教训朱穆了。朱穆觉得这种人太不仁义,便写信和他绝交。信后附有一首四言诗,很有味道,不如顺手抄在下面:
  北山有鸱,不洁其翼。
  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饥则木揽,饱则伏泥。
  饕餮贪污,臭腐是食。
  填肠满嗉,嗜欲无极。
  长鸣呼凤,谓风无德。
  风之所趣,与子异域。
  永从此诀,各自努力!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