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关于乔姆斯基
栏目读书献疑
作者李明
期数1985年08期
  陈明远著《语言学和现代科学》(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第一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编辑的《走向未来》大型系列丛书之一,该书与一般的语言学著作相比,颇具特色,它不是孤立地介绍语言学的历史发展,而是时时、处处注意到了语言学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其他学科在基本思想,研究方法上的横向联系,读后令人耳目一新。但书中也有可商榷处。
  该书133页上说:“乔姆斯基继承了笛卡儿、洛克和莱布尼兹的观点,……。”按乔姆斯基继承了笛卡儿、莱布尼兹的观点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说乔姆斯基继承了洛克的观点这就大谬不然了。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本是白板一块,在它上面没有任何天赋的东西,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后天的经验;而乔姆斯基却坚持“人类的生物禀赋本身含有一个确定着人们可能获得的语言的基本语法结构的原则系统”(《乔姆斯基语言理论介绍·乔姆斯基序》第4页),他所主张的天赋的“普遍语法”跟洛克的“白板说”完全是针锋相对的。事实上,乔姆斯基在他的著作中曾一再指名抨击了洛克的观点,他又怎么可能去继承洛克的观点呢?
  又,该书146页说:“在转换生成语言学基础上,产生了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学派起源于德国的完形学派。……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瑞士的皮亚杰和美国的布鲁纳(J·S·Bruner一九一五年生)等人。”其实作者在这里所举的几个心理学派就跟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无关。德国的完形学派是由韦特墨、考夫卡和苛勒在一九一二年创始的,其时乔姆斯基还没来到这个世界上(乔是一九二八年生的),当然不可能与乔姆斯基有关。而作者提到的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之一皮亚杰,他的理论的建立跟乔姆斯基理论的建立从时代背景来看大体上是互相平行的,从内容上看是各自独立而互不为依据的。而且皮亚杰根本就不赞成乔姆斯基的先验论观点,他说:“有名的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明确地批判了斯金纳对学习的解释,并证明不可能存在象行为主义者和联想主义者的模型那样的语言学习,他以此对心理学作出了一大贡献。但他得出一个结论说,他的‘生成语法’的转换规则最终将揭示出一种固定内核……如果从生物学观点来看,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也就是要去说明使获得语言成为可能的大脑中枢的形成问题。如果我们试图说明这个大脑中枢预先就具有言语和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那么,任务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得多。从心理学观点来看,上述这个假说是没有用的……”(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第62页)他还说:“但乔姆斯基的心理学和他的学派仍然是相当贫乏的;他不是把语言置于一切认识过程所从属的自我调节机制之中,而是求之于一种‘固定的先天内核’,好象把它推回到生物学就能使问题简单化似的。”(皮亚杰《心理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载《现代心理学发展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第15页)而布鲁纳的理论是在皮亚杰和托尔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他的哲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跟乔姆斯基的理性主义也是完全不同的。在今天,新兴的边缘学科不断产生,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也是必然的、不奇怪的。某些心理学家也确曾对乔姆斯基提出的某些语言假设做过实验,但据此而把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说成是认知心理学派产生的基础,这就不免有些牵强附会了。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