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王闿运唐诗选评语
作者
金性尧
期数
1995年06期
茶陵谭延闿(行三,字组庵、组安)、谭泽闿(行五,号瓶斋)昆仲,皆工书,延闿尤工擘窠榜书,中山陵上“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之碑,即出延闿之手。天骨开张,雄健高挺。国民党高层人物中颇多能书者,但勒石于中山陵上并能相称的,自当推组庵先生。瓶斋先生亦工榜书,《文汇报》报名即是他所书。
数月前偶检藏书,忽见有线装的《湘绮楼唐七言诗选》,上下两册,纸墨粗劣,封里只书“光绪庚子岁刊”六字,别无刻印所坊局之名,亦无序跋,乍见以为不过是极普通的木刻本,翻到次页,却有朱笔题记云:“辛亥五月,据湘绮为余手批本点一过。”又:“壬子四月,据汪四藏杨皙子本点一过”。又:“此为余集湘绮各批之本,他日更有得者,将更为迻录。壬子初伏日点毕。瓶记”。谭氏兄弟字学钱沣翁同龢,从封面的瓶斋题字上即可见之。左侧有由朱笔改墨笔题记云:“壬戌十月既望,据叔父所集王批本点校此集,尽半月之力乃毕,中间屡有停顿,实只费六日夕工也。籁记”。正文有“茶陵谭光珍藏书画”及“谭光藏书”之印。籁即谭光,当为延闿之子。封底又有朱笔记云:“壬戌十月冬尽,畏寒闭门读书,因借叔父集钞湘绮翁各批本点录,凡半月乃毕事。人事冗杂,且性懒也,故工甚缓。全书硃点,为绮翁批予叔父本,墨笔则杨皙子本(指为杨度而批本)。叔父原有紫墨,录自张正易本,以批处少,且适乏紫墨,乃以墨笔为之,并志于此。此书索自叔父者卷首硃批圈点,书原有者吕无闷丈所为也。光记。”
王闿运曾撰谭锺麟墓碑,书锺麟(即日记中的谭文卿)有孙辅宸、翊宸、光宸、赞宸,此光宸不知是否即谭光,也即籁公?《湘绮楼日记》光绪三十二年十月甘六日云:“谭组安、杨昭朴来言土匪奇会事”。当时谭延闿二十岁,故对泽闿称为“谭五郎”。汪国垣《近代诗人述评》:“湖南派近代诗家,或有目为旧派者,其派以湘潭王闿运为领袖,而杨度、杨叔姬、谭延闿、曾广钧……羽翼之”。(引自《清诗纪事》)杨度为闿运的亲戚及门人,并见王氏与杨、谭在诗学上的授受之谊,所以,他既为杨度批过唐诗选,又为谭泽闿批过。
一九八九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曾影印《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底本为长沙东洲本,共十三卷,包括五言。易杨先生曾作前言,说是六十年代时在废品堆中检到一本残破的唐诗选集,不知它的来历,至一九八○年,认识了王闿运的孙媳杨上酉女士,曾孙王绍曾先生,才始知道是王闿运手批之《唐诗选》,因而亟谋出版。
按照上述谭光的朱笔谭本、墨笔杨本说法,我将影印本和谭藏本对照后,发觉谭藏本的湘绮批语,要比影印本多出很多,仅就谭藏本上卷来看,即多出二百五六十处;也有影印本有批而谭藏本无批的,只是极个别。
第一首长孙皇后《春游曲》王氏批云:“句亦风流,然不似皇后语,盖妒也”。(硃笔)此批语两本皆有,但谭藏本多“陈隋派而流丽轻倩”一句。玄宗《春台望》云:“此又强作官话,亦不可少。”又:“随口扯谎,却有照应”。两本同,但谭藏本另批:“□政时语,然有以知不终,以其有羡词”。闿运矜才使气,目无余子,李汉春称之为“霸才”,则沾沾自喜,对帝王、皇后亦颇放肆,然于此又可见其个性。王勃《秋夜长》及《采莲曲》影印本皆无批,谭藏本有“不失古格,但无佳句”及“接笔从容摇曳”语。宋之问《明河篇》影印本无批,谭藏本有“盖咏太平公主”语,亦可备一说。批李欣《送陈章甫》云:“已是李杜以后说话,而配搭无村气”。两本同,但谭藏本多“粗话不俗”一语。两处批语的意思大同小异,这是因为一处在前,一处在后,意思就是那么一点点,落笔时的文字则有出入。批李白《长相思》末四句“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云:“结亦常意,反胜武后绝句。以上两句,衬帖出色”。此当指武后的《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闿运对武后似颇歆佩,同治八年十一月十八日日记云:“点《唐书》一卷。高宗溺情哲妇(多谋虑之妇),然治绩可观,亦内助之力。武氏以妇人而赋雄才,非易唐为周,不足申其气,其害止于缙绅及浮动子弟称兵者耳。《唐书》遽以起兵与(赞许)李敬业、琅邪王冲、越王贞,未可为允当”。亦不同常流之见。他的《过荣文忠故宅》颈联云:“调护无惭狄仁杰,池亭今似奉诚园”。荣禄为忠于慈禧的实力派,王诗以狄仁杰之事武后比之,章太炎则以曾国藩之事慈禧,比于狄之事武而颇表鄙薄。(见《书曾刻船山遗书后》)但闿运论史论世,常不脱名士气才子气。他曾有《咏秋瑾烈女》(与作成仁解的烈士烈女不同)七律,颔联云:“曾闻葛毕能倾浙,近说孙黄其馆那”。诗中的葛毕(氏),就是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女主角余杭小白菜,因为哄动一时,故云“倾浙”,如果是一个鹰式的正统派,既不会咏秋瑾,更不会将小白菜拉在一起,就像评李白诗而忽然会想到武后的抒相思的七绝。谭藏本批王维《桃源行》云:“金人瑞说摩诘善用遥,是倩女离魂法。”可见他也推崇金圣叹。从某一意义上说,金、王之评批,实有貌离神合之处。
谭藏本批岑参《白雪歌》“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段雪景云:“不似八月雪”。语亦精当。《与独孤及道别长句》的“桂林蒲萄新吐蔓,武城刺蜜未可餐”云:“刺蜜,杨梅也。”此为《太平御览》及《佩文韵府》所未收。司马相如《上林赋》:“梬枣杨梅,樱桃蒲陶”。亦以杨梅与蒲陶对举。批《逢入京使》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云:“此白话报之祖,俗人最所称赏,雅人亦不能不喜”。可见当时白话报已很流行,胡适《白话文学史》即采录了岑参此诗。批张籍《秋思》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云:“与凭君传语相(下有脱文),彼有阔派,此则寒苦”。实借此以讽世,对阔派等的调侃,批语中屡屡见之。
批刘禹锡“山围故国”的《金陵五首》云:“唐时金陵凋敝如此,在南唐后则不切题”。此固其细心处,但批张祜《题金陵渡》的“金陵津渡小山楼,……两三星火是瓜州”云:“当时金陵荒废,故瓜州亦寂寞如此”。这却是错误。瓜州在江苏邗江县南,不可能看到金陵。张诗的金陵渡在今镇江附近,而今之镇江,唐也称金陵。过去不少读张诗的人都有过疑问:镇江怎么望得见南京?赖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而得以释疑,此书实是爱读唐宋诗者所必备。
王氏批语中,对所谓轻薄之作,每多贬抑之词,如批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云:“极其妖媚,开李商隐轻薄一派”。又云:“此首末段太放荡。四杰诗无品,故为裴行俭所轻。”批刘希夷《公子行》的“愿作轻罗著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云:“反论正论,而接以极猥亵□语,又不得谓之邪淫,狡狯极矣”。刘诗这两句,怎么能说是极猥亵?实是偷陶公《闲情赋》中语。
夏侯审有一首《咏被中绣鞵》:“云里蟾钩落凤窝,玉珰初卸背铜荷。陈王当日风流减,只向波问见袜罗”。王批云:“小题能雅”。又云:“不落妖冶”。那末,他是欣赏的了。如果说,上述两句刘诗是极猥亵,则夏侯诗又如何?批元稹《襄阳为卢窦纪事》的“犹带春醒懒相送,樱桃花下隔帘看”云:“女去男看,殊无艳情,而看去似靡曼。”似乎必男去女看才有艳情,实则他在手批的时候,自己也有点醉眼矇眬了。金圣叹批《水浒》中潘金莲的故事时,同样是在自我陶醉,自我发泄。
我们如将王氏前后两处批语对照来看,非但不觉得自相矛盾,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像王闿运这类才大性高的名士,对于绮怀艳情之作,本来备着青白两副眼镜,并在不断交错着,如同《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究竟怎样算雅,怎样算亵,只有他自己明白。他的批语,原是即兴式的信手写来,最初可能没想到会公开。影印本的王氏序言中,只说明作品的选录钞写经过,没有提到批语的事。
再举一首冷朝阳《送红线》:“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批云:“非侠女身分,自是游伎,唐小说诗皆不可信”。又云:“小说作诗,每无线索,此起二句,自是歌伎送客,结二句乃是门客送姨太太”。他从侠女、歌伎而忽然想到姨太太,也因为平时接触的官绅人家的姨太太太多,到手批时便急不可待地要将她现身纸上了。
与此有关的是李益的《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秋(秋,应作“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人七绝,这一首也是上品。一种永远难以挽回的愧悔之情,只好连对明月也辜负了。郭麐《灵芬馆诗话》云:“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云云,含思悽惋,命意忠厚,殊不类薄幸人”。这也可与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的“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同观,在君虞或亦引为一生长恨。王氏批《写情》云:“想是与小玉诀绝”。则他对唐人小说还是信从的。
闿运自负奇才,对晚清达官大员以及时政,少所许可,在批语中,常常借题发挥,或明讽或暗刺。批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六云:“便欲骂人,是文人常境,曾沅甫(国荃)所最怕也,刘岘庄(坤一)亦常防此,皆自以为阔人,不知其不足怕。此盖李辅国之流,必非严武、章留后”。闿运于晚清诸将帅多有不满,《湘军志》之毁版,即因于曾氏兄弟领兵有微词,日记中屡说湘军有暮气(这一点,曾国藩本人也承认)。他对张之洞亦多贬词,此处提到刘坤一,不知是否由于张刘东南互保之故?他批元结《登白云亭》云:“元诗爱骂人,亦是一病”,而自己却借批语骂座。
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起二句云:“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列朝仪”。批云:“题云口号,则诗中有讽刺之意,盖内宠近习大臣,皆害君德,故起句即言昭容也”。亦有皮里阳秋之意。批杜甫《解闷》的“京中旧见无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云:“因不在京中,故无颜色,与高力士荠菜诗同意,皆奴隶性质也”。似非泛语而有所指。(或指两宫逃奔西安事)批李德裕《长安秋夜》云:“军机大臣,自负不凡”。明指晚清权贵。批王建《宫词》云:“温柔敦厚,可以怨矣,此奴隶性质,岂不胜于列强?”又如讥废朝,刺甘外侮云云,用意亦同,恐皆影射慈禧君臣。当时政局固极败坏,而闿运之讽喻,却是自以为有才而不得施展的一种牢骚。《宫词》的“红灯睡里唤春云”一首,谭藏本批语云:“曾见僧王不朝,为之一笑”。僧王指僧格林沁,影印本“僧王”作“前王”,或后来所改,故疑杨皙子本在前。
孟浩然《早发渔浦潭》有“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语,影印本批云:“此美人盖舟人女,今江山船女”。这是调侃旗人宝廷(竹坡)之纳江山船女故事,即所谓“宗室八旗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其事固喧腾一时,但湘绮楼中的周妪却也成为物论的话柄。
由于篇幅所限,无法多举些例子。读了《湘绮楼日记》及有关资料后,可写者实不止此。
谭藏本只收七言,这是不足之处,或许五言分别刻印,却是再难得到了。但没有谭藏本,就不知道王氏曾为谭、杨二人批过《唐诗选》,而杨本批语又多于谭本,至于其中批点,迻录的具体经过,现在已不很了然,且有若干疑问。湘流百折,楚人多才,瓶斋先生的朱笔题记,作于辛亥与壬子中,离开现在也已八十余年了。
王闿运唐诗选评语
师表
自由放任 无为而治
古中国的妇女的命运
谈京剧《凤还巢》英译本
书籍生命力纵横谈
海天冰谷说书人
化人格为墨水
质朴的选择
《阿亚库乔丛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