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伦敦的书店
栏目英伦航讯
作者亢泰
期数1979年08期
  前几年有人说什么西方世界现在读书的人很少,男人几乎都不看书,似乎看书只是少数女人的事了。这种说法非常耸人听闻,不过恐怕不大符合事实。的确,目前在西欧、北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看电视的人很多,各种的业余活动很多,但这并不等于读书就减少了。我经常喜欢逛书店,而不论哪一家书店每次去都是挤满了人,看书、买书的人多得很。根据一九七七年的统计,单单英国一年出版的新书就有三万六千种,加上再版重印的书,数字就更大了。这么大量的书籍出版就需要有很多书店来发行推销。光伦敦一地大小书店就不计其数。现在我只拣几个最出名的书店来谈一谈。
  伦敦有一条街是书店集中地,那就是在市中心的麒麟克罗斯大街。其中最大的一家叫做弗易尔斯书店。这家书店以规模庞大售书全面众多而出名。它拥有四百万册书,其它还有唱片等等,号称世界第一。从外表看并不怎么突出,门面也并不大。门前挂着一面黄底黑字的大旗,上面写着“弗易尔斯书店”几个大字,老远就能看到。走进书店就成了另外一个世界,书多得眼花缭乱。书的安排当然是分门别类的。第一层楼是文学、艺术(包括传记、小说等)。第二、三层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第四层则是音乐书籍(包括乐谱)、语言工具书等。弗易尔斯书店的优点是书目很全,你要的书这里几乎都有。缺点是过于庞大,不免杂乱无章,找书困难。书店里的服务人员大都是外国来英国旅行临时找工作的学生之类,对书一窍不通,一问三不知。这种现象最近似乎有些改变。这书店的老板是一位妇女,她常常举行文学午餐会。英国知名的道德捍卫者玛丽·怀特豪斯夫人就曾被邀请出席过这种午餐会。
  麒麟克罗斯大街上的另一家较大的书店就是轲烈书店。人们说这是和弗易尔斯书店唱对台戏,相互竞争的书店。这家书店有四个分店,两个在这条大街上,另两个则在大英博物馆附近。这家书店的特点是:除了出售一般书店都有的各种书籍之外,它拥有许多苏联及东欧出版的书籍。如果要找俄文书,或是找苏联东欧出版的英文书的话,在伦敦恐怕轲烈书店是独一无二的了。甚至苏联东欧各国出版的唱片,它也很全。此外,这家书店在大英博物馆附近的两个分店之一,专门出售有关中国的书籍,也有一部分中国出版的书籍以及绘画、工艺品等,但数量不多。这个分店的经理是一个加拿大人,常去中国买书。
  除了上述两家大书店之外,这条街上还有许多书店,其中也包括一些旧书店。值得一提的有牛津出版社的门市部,以及一些专业性质的书店。牛津出版社门市部并不大,是个中等规模的书店,当然都是牛津出版社的书。这里服务很周到,如果是牛津出版社的书而该门市部又无出售,那么可以登记,门市部会负责将书邮寄至读者家中。专业性质的书店中有一家专卖芭蕾舞书籍和图片等,非常引人注目。其中有书、有杂志、有图片、照片以及月历等,都是有关芭蕾舞的。
  关于经济、社会科学方面的书籍,品种比较全面的要算“经济学人”书店了。这家书店在葡萄牙街的伦敦经济学院附近,因此它主要满足该学院师生的需求。从这家书店出来拐过一个街角就是狄更斯小说中的“老古玩店”旧址。这儿几乎是各国游客必到之地。这家店仍然营业,门前拍照留念的人络绎不绝。
  另一家靠近学府的书店是狄伦书店。它在马列特街伦敦大学附近。它的规模很庞大,仅次于弗易尔斯和轲烈书店,藏书达八万五千种。书店有三层楼,分门别类,另有唱片门市部,内容非常丰富。该书店的特点是书籍分类明确,服务人员又是内行,所以很容易找到所需要的书。这个书店还设有一个小吃部,在看书之余可以去喝茶休息或便饭,想得非常周到。
  在伦敦买书非常方便,基本上想要买的书都能买到。即使是中国出版的书籍,在这里也随时可以购买。伦敦有两家书店专门出售中国出版的各种书、报、杂志等。一家在唐人街苏合露天市场对面,叫光华书店。这家书店不仅出售中国出版的各种中文书籍、刊物,也出售中国出版的外文书刊,此外还有一些中国美术工艺品等等。马列著作、文艺小说、翻译作品、科学技术、医药,报刊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应有尽有。有人开玩笑说在伦敦买中国书比在中国还容易。另一家售卖中国出版物的书店叫东亚书店,其中中国出版的书刊杂志在下面一层,上面一层则是英国出版的有关中国的书籍,例如李约瑟博士的著作,韩素音女士的著作等等。
  伦敦是英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书店的集中地。英国其它地方当然也是大小书店到处都有,值得一提的一家是牛津大学城中的布来克威尔书店。这也是一家规模很大的书店,发售的书有十二万五千种。读者可以在书店中开一个户头,那么它就会把读者要求的任何书籍直接寄给读者,服务颇为周全。
  另一个值得在此一提的是一个旧书镇,名叫“淮河上的黑镇”。这个小镇上的旧书店是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旧书店,其中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旧书不计其数。该书店老板布思先生野心很大,他要把该镇变成一个独立王国,还印发护照给旅客。人们到“淮河上的黑镇”去,主要是为了看书买书,但是布思先生的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作法也竟成了吸引游客的项目之一了。
  在英国不论是什么书店,书都是开架的,读者可以随意翻阅、选购。由于书出版的数量极大,也就成了英国经济中的重要部分,而逛书店买书也成了一般英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了。这大约也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一个特点吧。
  一九七九年七月于伦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