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李觏与因果报应论
作者施志伟
期数1987年09期
  《李覯思想研究》(姜国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9月第1版)129页说:“李覯对佛教宣扬的有鬼论,灵魂转世论等进行了批判。佛教认为,人死之后为鬼,人的灵魂是不死的,前世的因,种下今世的果,今世的因,种下来世的果。他们宣扬‘三世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李覯驳斥了这些理论的荒谬性,指出:‘今浮屠之言曰:“人死则为鬼,善有善报,恶有无极苦。”其于训愚,盖少附于理。’佛教所宣扬的人死为鬼,因果报应,是培养人们愚蠢性,是欺骗,是毫无道理的。”
  此处所引李覯文出于其《潜书十一》,全文为:“有吏于人上者曰:‘尔无为孽,且伏大刑。’虽妇人幼子,咸信而惧矣。若日:‘多贿予,罪大不问。’则天子必降诛,时人将指而唾。今浮屠之言曰:‘人死则为鬼,善有美报,恶有无极苦。’其训于愚,盖少附于理。若继之曰:‘侈我宗,严我像,衣食我徒,虽弑君父,亡所恤。’而王公大人反朋而和之,何也?”综观全文,李覯无非是做了一个类比推理:当官的对老百姓说:“你不要作恶,否则要受大刑。”那么,连妇女儿童也会相信并感到害怕。如果他说:“多给我钱财,你有再大的罪,我就也不再过问了。”那么,皇帝必然降诛于他,人们也会唾弃他。现在佛教宣称:“人死了变成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对于教晦愚人,大概还微有合理之处。至于接着又说:“好好地造佛寺,修佛像,供给佛教徒衣食,那么就是杀了君父,也没关系。”而王公大人反要表示支持,这是为什么?《李覯思想研究》断章取义,又不知文中“少”训为“微”,因此误解了李覯的原意。
  其实,李覯并没有对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作过严厉批判,相反,却有所赞同,他在《修梓山寺殿记》中写道:“佛以大智慧,独见情性之本,将群迷,纳之正觉,其道深至,固非悠悠者可了。若夫有为之法,曰因曰果,谓可变苦而乐,自人而天,诚孝子慈孙所不能免也。”这正是李觏思想中的糟粕。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