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感悟存乎借鉴
栏目品书录
作者洁泯
期数1988年01期
  一种外来艺术经验被介绍进来,原是开放改革中的正常现象,不料却有人认为此事非同小可,竭力抵制。例如前几年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介绍,就引起了一番抵制和呵责,仿佛看作是妖魔一般的可怕,文艺从此就会被断送了似的。这很像一个弱不禁风者,因为怕吹冷风,索性连同新鲜空气也不要,把窗户关得密不通风,一旦有人打开,就惊慌失措起来。到这两年,那种厌弃的声息似乎渐渐平息了些,因为人们经过思考,选择,觉得还有点用处。自然,凡具良知的作家,决不会全盘照收,也并不以依样画葫芦为目的,拿来不过是为了借鉴,借鉴只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血肉。要容纳飞速变异的现实,表现方法靠老样子是不够的了,要作新探索,使得文艺逐渐改变面貌。
  既然是借鉴,必有所扬弃,理论上的是非是含糊不得的。这几年谆谆于此的好几位学者,探赜索微,在理论上作出了剀切的回答。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固然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有悲观绝望和虚无主义的色彩,但确也有不少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大量的现实问题,并给了揭露和抨击的。至于它艺术方法上的暗示,含蓄、烘托、对比、联想等特色,不但不为现实主义所不相容,倒适足为现实主义文学所吸取并以为补充。读袁可嘉《现代派论》一组文章,针对曾经有过的混乱思想,运思缕析,自有其廓清的意义在。这本书对欧美现代主义创作的议论抒发较多,可以同时参照的,是对现代西方文论的评价,那末张隆溪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就是一本颇为周详缜密的评述之作了。
  (《现代派论·英美诗论》,袁可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九月第一版;《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张隆溪著,三联书店一九八六年七月第一版,215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