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市场与民众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王仲奇
期数
1988年05期
系川英夫是一位日本著名的发明家。他以多年的经历和从事发明创造的体会,著出《一位开拓者的思考》。自然,他的发明思想和发明经历给我以很大的吸引力,但他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更加引起我的思考,这就是他的市场观。
系川英夫在该书中贯穿着“打破先例”或“变不可能为可能”这样一个精神。作为发明家,这并不奇怪。但为什么要发明,为什么要打破先例,这并非每个发明家都能给出满意的回答。在我读过的类似书中,该书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颇为有味。
在他阐明发明无非是“将看起来不能完成的使命变为现实的”同时,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是根据需要,根据民众的需要而进行发明,为了这样的需要去打破先例。书中有一句话:“现在,向我们赋予使命的是谁呢?这在过去是王公贵族,而今则是构成社会的群众,是市场。”系川英夫正是基于这样的观点,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思考,于是有了这本书。这样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我们脱离开发明创造。进入更广阔的经济领域,就会感觉到这个观点的深刻。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着市场这个“旧东西”并且影响着经济而苦恼,甚至有人想取消市场,直接进入共产主义。近些年来,我们认识到市场存在的客观性,不可能在现阶段取消市场。于是就有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何者为主之争。总之在不少人心中,市场经济不如计划经济,名字不响,所有制程度不高等等。但是否有人意识到,在经济领域中,市场就是民众的经济构成。日本人系川英夫是这样认为的。
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比,有其独特之处。首先,市场给予企业的不是指令,不是具体生产的命令,而是提供顾客——民众的需求信息。市场给予所有企业以共同信息,而不是对个别企业给予个别而具体的生产任务。谁把握住市场信息,满足了顾客(民众)的需求,它就可能成功,反之则不成功。马克思曾经指出,一旦社会需要,这就比十所大学还强的刺激着科学的进步。切莫以为生产或社会会直接向我们提出需求。这些需求只能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其趋势来向我们提出。所以我们必须把市场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不要认为目前发展市场经济是权宜之计,不得已而求其次。不要说我们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市场经济,就是到了中级、高级阶段,甚至到了共产主义,也不可能彻底取消市场经济。
有人会讲计划经济不是很好吗?可以有诸多优势。是的,计划经济有许多优越性。但是搞纯而又纯的计划经济却是天真的幻想。其一,只要我们承认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那么就应该承认只有市场才能直接提供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信息;其二,靠什么来制定那样庞大的细致入微的经济计划?靠计算机?这又是一个幻想。实践证明,搞“计算机乌托邦”是不现实的。那么是否可以只保留市场经济而取消计划经济,这也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离开民众,但民众需要引导。
最后我想说明,该书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有意义的地方。建议那些想为民众做一番有益工作的人们读读此书,会有启发的。
(《一位开拓者的思考》,〔日〕系川英夫著,王泰平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一九八五年五月第一版,0.74元)
市场与民众
作品本体的崇拜
从北京到南通(之三)
达利:作为反艺术的反文化现象
约瑟夫·布罗茨基的遗产
孔子符号学索隐
凯勒《情有独钟》
为历史留下文本
湘西原本多侠气
史学知识的结构与更新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