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召唤批判理性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秦弓
期数
1989年06期
在读《传统与中国人》时,我们能感到其中那咄咄逼人的气势。这里不能说没有感情的激愤,但更为重要的是贯穿始终的清醒、犀利、深邃的批判理性精神。惟其如此,才能避免浮躁的情绪影响,分清中国文化的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超越的,即其中的智慧和睿智不依时空条件而转移,而对人生有永恒的启迪;第二个层面是不超越的,即它的文化精神往下向人生落实时形成的一系列价值观念、思想方式、秩序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也惟其如此,才能把举凡礼治秩序、主奴根性、道德阴影、天朝心态,从制度文化到精神文化,从经典文化到文化心理,从意识形态到集体无意识积淀,统统置于严峻的批判目光之下,重新审视,认真清理,于繁富的史料中洞幽发微,于荒谬中抓住要害。
中国传统文化缺少怀疑精神,以至无法走出荒谬的戈壁,实现自身的转机。本书著者痛切地感到这一点,所以对明末清初开始觉醒、至“五四”臻于成熟的批判理性分外珍视。正因为认识到批判理性来之不易,书中对批判理性成长过程中的缺陷才给予了历史的宽容。例如对于洋务运动,无论是从政治角度还是从文化角度,历来评价不高,本书则从批判理性发展的长索上来重新认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它虽失之直观与表面化,但技术、工艺层面的自我反省,依然值得肯定,因为它是民族自省的“一个真正的起点”。对于章太炎、邹容的理想主义色彩,在提出批评的同时,也给予了深切的理解:“对于一个苦难太深的民族,对于一个在向现代转化过程中屡屡碰壁失利的民族,渴望一次血的晨浴来自新自己种族的灵魂,这种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但是,历史的宽容并不影响批判的严峻。即使对于批判理性成长史上的光辉里程碑——“五四”新文化运动,著者也一扫传统文化中盲目崇拜历史、心造完美偶像的陈腐气息,对其批判传统本身予以深刻的反省,指出,在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国民性病态的反省中,也存在着一些弱点,诸如:(一)在必要的偏颇性的文化思潮中,有些先驱者由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生出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觉得自己的民族百事不如人,进而导致“全盘西化”的错误结论;(二)缺乏创造现代经典的意识,因而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艺术方面缺乏经典作家与经典作品;(三)对民族病态以及整个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的自觉意识,还只是停留在少数人的范围内;(四)对民族弱点的思考过于匆促,对人及历史文化的形而上的思考也未能深入。当然,著者充分注意到这些弱点赖以形成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条件,并无苛责前人之意。但作为有志于弘扬“五四”、超越历史的后来者,作为严肃的思想者,如果不是勇于直面历史(无论它是屈辱的还是光荣的),就不可能象书中这样沿着先驱者开辟的方向,“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历史运动过程以及它的整体性内部结构”,“揭示各种文化要素的演化过程”,寻找“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型文化的内部机制”。也正是在认真整理“五四”先驱者批判思路的基础上,著者对“五四”“全面反传统”一说提出质疑,认为:“与其说是反传统,不如说是改造传统,将新的文化素质注进原来的文化中去,进行文化的启蒙。”
改造、更新传统是一个异常艰巨的工程,因为传统有着十分顽固的惰性。正如书中所说:“伦理权力化与权力伦理化的顽强的互动,并不随革命消除了具体典章规矩而消失得无影无踪,相反,当你构筑某项自以为与过去毫无关系的新制度,创造某种前无古人的新设施的时候,伦理权力化与权力伦理化的互动就会通过人的活动渗透到新制度、新设施中。”的确,即以“官本位”来说,其阴影就笼罩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就连向来以超脱尘缘的山门中人也以“处级和尚”而沾沾自喜,甚至连列车车次的编号也要带上等级制的印痕。传统并非特权一样为某些人所独享,而是作为一种文化心理遗传基因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当我们就其整体价值取向舍弃传统文化时,在实践方向上却与传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联系。这一无法避免的历史宿命决定了在艰难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将永远需要批判理性。召唤批判理性的《传统与中国人》本身就是批判理性的结晶。透过这一晶体,我们看到了当代知识分子走出传统的阴影的坚定信念与坚实步履。
(《传统与中国人》,刘再复、林岗著,三联书店一九八八年五月第一版,3.55元)
召唤批判理性
马克斯·韦伯:一位思想家的肖像
葛德文和他的《政治正义论》
《书海夜航》二集序
文化·心态·长时段
法律:通过第三方实施的行为规范
加拿大女作家梅维斯·迦兰
金佛山的权利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谱录类”
智者的记忆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