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一桩间谍案引出的思考
栏目海外书讯
作者魏津
期数1989年06期
  畅销书的主人公越来越多地是坏人,如间谍、杀人犯、骗子、强盗等。这些人一旦成了英雄,书的销售量便会直线上升。皮特·厄利的《间谍之家——约翰·沃克间谍网内幕》便是一例。不过,这本书并非哗众取宠,而是纪实性文学,披露了美国现代史上的一桩空前大案,并对主犯沃克的心理活动做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引起了读书界的注意。
  沃克间谍案从一九六九年至一九八五年,长达二十年之久。沃克是一名海军军官,他把自己的儿子、哥哥和一个好朋友拉进漩涡,组成了间谍家庭,为克格勃提供情报。作者多次与沃克谈话,并出席了法庭的审判。他惊讶地发现,沃克一家甘愿当间谍,没有任何政治原因,纯粹是为了钱,就连向作者讲述往事,也是为了换几个铜子。沃克竟然声称,间谍只是一场游戏,是利用美苏的矛盾赚点钱花花。他第一次做间谍是在华盛顿。当时他买下一家小酒馆,由于经营不善面临危机,他便潜入苏联大使馆,卖身求钱。他出卖的情报共达上百万份,包括美国海军的密码、作战计划等,据估计,这些情报曾使美军在越南战场受到很大损失。沃克不惜将二十一岁的儿子拖入间谍案,因为他担心,自己一旦洗手不干,克格勒便会除掉他;儿子如果继续干下去,他既可以保住老命,又可以使财源滚滚。他甚至认为这样做是在“帮助”儿子。
  作者认为,这桩间谍案的出现与美国社会风气的衰落有很大关系。人们对政府和社会失去信心,失去国家荣誉感,便向另一个极端发展,唯利势图,为了几个钱不惜出卖国家的利益。这桩间谍案只是一个典型事例,它应当激起人们的反思,找出战后的失落,树立人们的爱国热忱。
  这位记者出身的作者对美国反间谍机构也给予了抨击。沃克一家并非职业间谍,他只是看了詹姆斯·邦德之类的电影才萌发邪念的,而反间谍机构竟然让他们逍遥法外近二十年。沃克本人也承认,有几次他已确信自己完了,却平安过关。沃克的妻子和女儿到联邦调查局告发,竟无人理睬。就连最后逮捕也差一点落空:那天是星期六,各个机构都不上班。法庭的判决也很荒唐:沃克的朋友被判终生监禁,但沃克本人却假释十年。作者最后不无讽刺地说,沃克到底还是归案伏法了,这倒是个奇迹。
  (FAMILY OF SPIES:Inside the John Walker Spy Ring,by Pete Early,Bantam Books,385pp.)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