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读书识小
栏目
读书献疑
作者
谷林
期数
1990年07期
《闻一多全集》卷首有郭沫若序言,他说:闻一多“大才未尽,实在是一件千古的恨事”,即论其业已取得的成就,可说“不仅是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的”。并首举《<诗·新台>鸿宇说》一文为例证。
《鸿字说》篇收在《全集》第二册《古典新义》卷内,篇末注:“原载《清华学报》第十卷第三期,民国二十四年七月。”它解释《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的鸿为虾蟆。《郭序》谓:“这确是很重要的发现。要把这‘鸿’解成虾蟆,然后全诗的意义才能畅通。”又云:
全诗是说本来是求年青的爱侣却得到一个弓腰驼背的老头子,也就如本来是想打鱼而却打到了虾蟆的那样。假如是鸿鹄的鸿,那是很美好的鸟,向来不含恶义,而且也不会落在鱼网子里。那实在是讲不通的。然而两千多年来,差不多
谁都以这不通为通而忽略过去了。
可是《全集》第一册《神话与诗》卷中还另有《说鱼》篇,其第三段“打鱼”一节先引录《邶风·新台》全诗,然后解释道:
旧说这是刺卫宣公强占太子伋的新妇——齐女的诗,则鱼喻太子(少男),鸿喻公(老公)。“鸿”“公”谐声,“鸿”是双关语。我从前把这鸿字解释为虾蟆的异名,虽然证据也够确凿的,但与《大罭》篇的鸿字对照了看,似乎仍以训鸟名为妥。
文末注写作时地为“一九四五,五,二五,昆明”,已在《鸿字说》发表十年之后。他按照“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的训诂原则,对自己过去所作鸿字的解释有了动摇,认为还是“训为鸟名为妥”。琢磨文中语句,深感郭序“大才未尽”的话果非泛词。然对鸿字的训释,闻先生虽用了“似乎”的犹豫之词而尚非定论,但已偏向“旧说”则是毫无疑义的。如按照《郭序》中的赞语来说,那么闻先生亦将归入“以不通为通”的陷坑里去了。岂不意外!
《郭序》中说明他曾对《全集》的稿子用“两个礼拜的工夫细细地校读了两遍,校补了一些誊录上的错误和夺落,填写了一些古代之字,更把全部的标点统一了”。这么一部大书,这样精细的加工,如此迅速地完成而且写出了很有分量的序言,着实令人惊叹。然而举《鸿字说》前作而不顾《说鱼》篇后来的修正,用来当做例证以称道闻先生的成就,亦终欠允当。但于此可见要就一部上百万字的大书说几句话,做到全局在胸,不失照应,真非易事。
读书识小
德莱塞《美国日记》
感受《两地书写的快乐》
地中海边界
脸谱臆说
在“伯尔家园”读伯尔
用崇实的精神写文章
精思极虑探幽微
秦书未灭阿房宫
理论的力量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