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心灵模式
作者
张承志
期数
1990年10期
一
知识界的轨迹,在结局处往往使人不屑一顾。这种感觉,当它无法找到一种有力证明或者时代本身就缺乏悟性的时候,只能孤独地被误认为狂妄。因为知识界以工匠化了的专业技艺拒绝批评;而对于一个小时代来说,社会永远不会提出变繁琐知识为认识——即真知的强求。小时代的人们和读者只需要水止渴;没有谁幻想水之外还有直觉和想象的奶、超感官的灵性寻求即蜜、以及超常和超验的神示——酒。
上述四种液体的渴求过程,也许才是真正值得流传的人类的认知过程。然而我们面临的知识界大多与这个过程无关。除开因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导致的许多“知的领域”与“专业人员”的误会之外;十九世纪知性的象征——实证主义,与二十世纪末迷茫混乱的现代思潮,都无法拯救这些惶惶无路的智识者。
十九世纪中,因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启发了人类认识了旧石器时代。北欧由于石器的发现和认识,终于提出了以地层学和标型学为两大支柱的近代考古学,并刷新了古玩铺子的眼力。同时,中国乾嘉学派走向全盛,百废俱兴,其中一个小树枝便是日本所谓的东洋学。这个时代非常之持久。直至一九八一年翁独健、白寿彝等学术泰斗招收研究生时,这场人类认知(尤其是对于历史)的大潮尚不知已处强弩之末,反而以为实证主义因政治条件的改善正欲中兴,前途无限。
事实远非如此。传统的学术——它确实早就仅仅是学中之术,而不是追求认识的初衷、不是人向世界的“天问”——已呈不
心灵模式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强大思想武器
英语新词的产生与构成
关心“形而下”
《大将军》和“人艺”的林兆华时代
从拿破仑回归雨果
学习马列著作专栏:列宁主义·定义及其他
徜徉于天人之间
书市杂感
记四十五年前的一部小说年选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