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兰姆的时间财富
栏目品书录
作者谷林
期数1990年10期
  伍尔夫夫人有一次在讲演中提到兰姆的随笔,说过这样的话:由于放纵的想象力的闪耀,闪电似的天才的霹雳,使他的文章有缺点,不完美,可是处处点缀着诗意,读来甚至比某些被推为毫无瑕疵的作家的散文都好。她还说:塞克雷曾经举起兰姆的一封信加到前额上,高呼“圣查尔斯”!在已故的作家之中,伍尔夫夫人认为兰姆是使她最感到亲切的人之一。
  这里所说的“诗意”的文章和“亲切”的作家之间,理该有一种逻辑的关联,只是伍尔夫夫人未作阐述。也许她相信既有“风格即人”这句名言在,读者不难从兰姆的随笔中获得自己的体会。欣幸我们现在已有一本《伊利亚随笔选》了,它是从《伊利亚随笔》和《随笔续集》两书中选译“可以大致代表兰姆所写的各种题材的随笔作品三十二篇”编成的。
  译序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大略,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律师的佣人之家,七岁时进入为贫寒子弟开设的基督慈幼学校念书,学拉丁文成绩优异,是一名高材生。只是有口吃的毛病,想不到竟为此被剥夺了上高等学校的机会,成为终身恨事。由于家境困难,他十四岁就开始食力谋生,先在南海公司,后在东印度公司,整整做了三十六年职员,到五十岁退休。——五十岁,在我们不是叫作“如日方中”吗?谁料得到查尔斯·兰姆的余年已经只剩下九载了。
  选集中第二十六篇随笔《退休者》便是一八二五年兰姆五十岁的时候所作。文章开头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看官,如果你命里注定,将一生中的黄金岁月,即光辉的青春,全部消磨在一个沉闷的写字间的斗室之内,而且,这种牢房似的生涯从你壮盛之时一直要拖到白发苍苍的迟暮之年,既无开释,也无缓免之望,如此度日,忘却了世上还有所谓节日假日,即使偶尔想起,也不过把它们当作童年时代特有的幸福而神往一番,——这样,也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我现在获得解脱的心情。
  要在这么二百来字的引文中马上寻觅到诗意和亲切感,那是徒劳无益的。但这一个开头确实很有情致,引起你往下读的兴会,还令你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