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科学的危机与人的困惑
作者
郭小平
期数
1990年12期
本世纪三十年代,自然科学已在各个专门领域里取得了不容置疑的成功,大多数欧洲人已习惯于将科学理论视作真理的唯一形式,一位哲学家却在那里颇有几分不合时宜地向世人宣称:科学正处在普遍的危机之中。
这位哲学家就是埃德蒙德·胡塞尔。
直到今天,自然科学进展的步伐似乎就从来没有放慢过。科学已渗透了现代人生活的每一方面。不仅人们高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完全是在科学的媒介层中进行的,即使那些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能的饮食男女一类生存活动也都无不打上了科学的印记。科学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也强化了现代人文化上的优越意识。一般地说,科学于人意味着一种获得,一种更大能力、智慧和财富的获得。于是,拥有更多的现代人睥睨前现代的人似乎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然而,许多现代的西方人最初并未曾料想到,拥有本身也会带来失落。最重要的失落便是对“生活世界”的遗忘,即对人自身最基本生存状态的遗忘。原始的人是真正“天人合一”的人,他们能很切实地感受到与本义上的自然之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他们的存在和行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而当社会变得越来越文明化的时候,人们却突然惊惧地发现他们已不知道自己的“本真”是什么了。对于哲学家来说,问题还显得更为严重,因为这似乎意味着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据、生活之为生活的意义。如果说在卢梭时代,这类问题还多少是带有一点儿“超前”意味的理论演绎,而到了二十世纪,它已实实在在地成了对人的现实困扰。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加缪曾经说过,快乐和荒谬是同属大地的两个儿子。如果说快乐必然由荒谬的发现而产生并不对,荒
科学的危机与人的困惑
社会群体的另一种记录
《中国和基督教的碰撞:文化的冲突》
一部有个性的历史著作
读《编辑忆旧》所想到的
空想家进入少年读物
新型工业化道路
逍遥的法度与意义
詹明信的文化转向
略谈波恩学派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