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我最爱读的书
作者杨武能
期数1990年12期
  人们已无数次地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您最爱读什么书?”
  对于一个爱好世界文学的人来说,这个问题颇难回答。我一生读过数万种书,有的读过不只一遍,有的读的遍数更多。我原则上反对将某些文学、流派或者作家排除于我的藏书之外,排除于我的关注或者讲我的兴趣之外。然而尽管如此,这个问题提得还是有理,在一定程度也是可以回答的。一个人可以样样都吃,从黑面包到狍子肉,从胡萝卜到鳟鱼,统统来者不拒,但是仍不妨有三四种特别心爱的佳餚或食物。而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心里想的可能经常是巴赫、亨德尔和格鲁克,可并不因此就要完全漠视舒伯特或斯特拉文斯基。至于我,认真想想在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学中都会碰见一些更亲近和更喜爱的领域、时代及风格:例如,在希腊文学中,我就较亲近荷马而疏远悲剧作家,较亲近赫罗多特而疏远图齐迪德斯。同样,我必须承认,我与所有风格悲壮的作家都不十分投机,都有些难以亲近;我在内心深处不喜欢他们,对他们的敬意总带有几分勉强,不管他们是但丁或是黑勃尔,是席勒或是斯特凡·乔治。
  我一生中最常探访、了解大概也最深的世界文学的领域,是那个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无限遥远的,是的,甚至已经成为了传说的德国——一七五0年和一八五0年之间的德国;而歌德,就是这个德国的文学的中心和顶峰。在这个德国,我既不必担心会有所失望,也不存发现什么轰动事件的奢望。每一次去最古老的和最遥远的世界漫游之后,我总要回到这个德国,回到那些诗人、书信作者和传记家身边;他们全都是高尚的人道主义者,又几乎全带着大地的气息,民众的气息。特别令我感到亲切的自然是那样一些书:书中有我十分熟悉的风景、民俗和语言,有我从孩提时代起就习以为故乡的一切;在读这样的书时, 我享受到了那种对最微妙的细节、最隐讳的暗示、最轻柔的韵味都能心领神会的特殊幸福。每当读完一本这样的书不得不再拿起其它书,例如再拿起一部译著或者一部缺少有机的、真正的、鲜活的语言和音乐的作品,我都会浑身一震,心里颇不是滋味儿。能令我产生上述幸福感的自然是德语,特别是西南方的,阿雷曼尼和施瓦本地区的德语。这儿我只需要提一提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