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发式漫谈
作者谷林
期数1980年05期
  在《战地增刊》(一九七九年第六期)上看到《邓肯与罗丹》,文中还有一幅插图,罗丹为邓肯画的舞蹈速写。我忽然有些神经过敏起来,心里想:是不是又要闹一场了?
  说“又要”,是因为已经有了《大众电影》的前例。《大众电影》一九七九年第五期封底上刊登过一个接吻的镜头。这使一位读者勃然大怒,写信斥责编者,标题是《你们在干什么》!这封信全文刊载于该刊第八期,下面是其中的一段:
  我决不反对学习外国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各国人民的先进思想(包括文化艺术),更不反对学习我国古代的对今天有用的先进的文化遗产,但我反对学习那些洋的、古的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比如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我坚决反对学习。因为拥抱、亲吻,留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洋头,穿上什么这样那样的喇叭裤、连衣裙,跳什么“磨肚皮”舞等等。这些,对完成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斗任务毫无用处。
  这里列举了一种发式,两种服装,还有一种跳舞。其实,拥抱、亲吻之属于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只是这位读者的封建脑袋这样判定罢了,而且杂志并未同时发出学习的号召。比较起来,《邓肯与罗丹》一文一图,风险可能更大些,因为文中显然说了一些邓肯和罗丹的好话,虽则也并没有号召向他们学习。
  民国初年剪辫子,剪了以后的发式,倒没有硬性规定。一般留两三寸,叫做“西式”,也就是《你们在干什么》里所说的“洋头”。但也有长至耳根的,三十年代有一份杂志登载过一张“天演宗哲学家”严复的相片,正是这样“男不男、女不女”的发式。
  长过耳根,垂至肩上,所谓“男不男、女不女”,就象美国乒乓运动员科恩那样的长头发,在北京也不是常见的。而且,即使留成那样又怎么样呢?“对完成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战斗任务毫无用处”,这完全准确,但是你也不能说剪短了就对完成这个任务十分有用呀。最好回想一下周总理同科恩关于这个问题的谈话,总理那种明达的见解是深得人心的。
  关于发式的意见,也同样适用于服装。如果人们对此类事十分操心,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要影响到为四化的努力了。所以这些问题确实也和实现四化有关系,但这些关系是曲折的,隐伏的,同时还要看“量”的发展,不是那么笼统的,径直的,立竿见影的。
  鲁迅说:“中国老例,凡要排斥异己的时候,常给对手起一个诨名,——或谓之‘绰号’。这也是明清以来讼师的老手段;假如要控告张三李四,倘若说姓名,本很平常,现在却道‘六臂太岁张三’,‘白额虎李四’,则先不问事迹,县官只见绰号,就觉得他们是恶棍了。”把拥抱、亲吻,以至连衣裙,都斥为“资本主义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不过是起绰号这一类的手段而已。
  我们应该通情达理,懂得世界,熟悉生活,深入实践,然后才能解放思想,大步前进。如果有争论,正说明我们都在接触新情况,探讨新问题,——把问题展开,使认识深化。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