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意术”
栏目读书短札
作者萨本介
期数1992年04期
  小时候放炮的心境时时浮现在眼前:淘气的孩子总想以此吓唬别人,可有时被吓哭的倒偏偏是自己;望着爆竹带着响儿冲向天空,老琢磨着从天上往下看究竟是个什么样儿;放到剩下最后几个,也犯嘀咕,这回放完,又得等明年。稍大一点儿,才觉得最有意思的,莫过于看着捻儿崩着火星儿,嘶嘶地冒着青烟,心里头有股痒痒劲儿。这劲头儿,比到了儿听一声响儿,烟消云散,感觉要美得多!
  好画儿,就有这么一股烧着了捻儿的劲儿。画儿上画的明明都普普通通的东西,经常见的东西,有时还是生活中不以为然的,甚至是看腻了的东西,但一经出自高手儿的笔下,这些看似平常东西的笔道儿里就注入了生机。一笔、一划儿都像长了嘴;一点儿、一道儿都要说话;一顿、一挫都似乎是铿锵的诗。合起来呢,又变成一段儿、一段儿有丁有卯儿的掌故。妙的就是,这股生机勃勃的感觉,只有凭感觉感到它们的存在,而不能用言语一一说出。
  画画儿就是画只感觉得到而用嘴说不清楚的那种“意思”。人们把这种画意思的画儿叫“写意”。形中有意,意中潜形,从小到大,从外到内,由此及彼。这还不算完,这种“意象”还要经过再扒一层皮,把外形儿完全扔了,便成了纯粹的意、本质的意、脱胎换骨的意。“象”被抽掉了,只剩下带血筋儿的骨头一个。“意”字贯穿了中国的文明和文化。艺术在中国,几乎要成为“意术”了。
  意术可没有专门儿的学校来学,也没有专职的老师教。每个人都有缘得到一份儿先天的意术,俗话说叫“悟性”,另一半儿必须通过后天努力才能达到的叫“存真”。知真才能有更大的悟性。人活了半辈子,如果还不懂什么叫“真”就永远也进不了艺术的门坎儿,沾不着艺术的边儿,就更甭想登上“意术”的高台阶儿了。真,就如同点捻儿的香火头儿。画儿——就像是点燃后嘶嘶作响的炮仗捻儿。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