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不可承受之轻”
栏目一句话书评
作者张志忠
期数1992年06期
  托马斯——米兰。昆德拉的《存在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主人公——在作品的第一页上,就是站在窗前沉思永恒循环的悖反性和不可承受性。他的思维焦点,在于人生选择。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他总是要面对诸多选择的,但未必都会象托马斯那样穷根究底地思索选择的充足理由:他在当一个风流而快乐的单身汉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与小镇姑娘特丽莎结婚;在一九六八年,他已然流亡国外,并且得到工作的时候,又追随特丽莎回到国内,明知他将遭遇厄运而在所不惜。他作为一个受政治迫害的人,当局和地下抵抗运动都竞相争夺他,而且都附带明显的利害得失,他则为保有独立不倚的人格付出沉重代价……当他沉静下来的时候,他不禁扪心自问,使他做出自己的选择的理由和评价这种选择的尺度何在?特丽莎如果没有与他偶然相识,她也可能会与别的男子结为夫妇,而且未必不幸福,那么,托马斯之为托马斯的独特意义何在?人的选择,是出于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永恒循环论成立的话,那么,一次偶然的选择,便注定了他的一千次一万次的生命轮回,这选择的份量会沉重得使人无力承担;反之,如果没有永恒循环,一切都只是一次性的,尧舜、杨朱、孔丘、盗跖,到头来都不过是茫茫白骨掩荒丘,人生便无可无不可,无所谓是非和选择,这样的人生便又太轻薄,轻薄得使人同样不可承受。这便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命意所在吧!
  这样的难题,被独具慧眼的作家开发出来,震聋发聩,如雷贯耳。选择与价值,短促与永恒,都是人生的基本课题。诚如昆德拉所言,当男甲与女乙结婚之时,这并非命定,而是由于意外的机遇,可以充当女乙的丈夫的人选,不是非他莫属,而是有几种可能;嫁了男甲,固是幸事,但是焉知她与男丙、男丁结合便是堕入火坑呢?一旦属意男甲,诸种可能性便不复存在,又遑论这便是万里挑一的佳偶呢?无论幸与不幸,都无法实际证明之。推而广之,人间世事大抵如此。围城内外,谁是明哲?
  对于托马斯,这些问题不容回避,否则他就无法确证自身。米兰·昆德拉设计出了“托马斯版”的永恒循环观。其一,人生诸种选择,诚属事实上的偶然,但它却赋有审美情致,具有美学价值。托马斯与特丽莎相识之时,他面前摆着一本《安娜·卡列尼娜》,酒吧里正在放贝多芬的乐曲,构成一种美的氛围。托马斯后来接受特丽莎并以她为妻,则是始终伴随着俄狄普斯神话的优美情调——是艺术和美使偶然升华。其二,托马斯最终认定,既不是乏味的永恒循环,也不是使一切都失去确切价值的永恒不循环,他以为,在太空以外的别的星球上,人将会带着自己在地球上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充分感知再生,不断地趋向更成熟的层次,在循环中上升。不知这是否应该称之为“生命的辩证法”,只是可以说,面对永恒循环,这也是一种差强人意的回答。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