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思索着的人
栏目品书录
作者钱满素
期数1995年02期
  《美国文库》汇集了美国的名人名著,由功力深厚的专家学者负责编辑审定,现在美国已经出版六十一种,是目前美国经典最有权威的版本。《爱默生集》作为首批入选,足见爱默生在美国文化中的地位。如果拿这一地位与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相比,似也不为太过。只是由于美国实行表达自由,爱默生从未被奉为独尊至尊,倒避免了孔子生后所遭受的种种不幸。
  这部集子收入了爱默生的主要著作:《论自然》,《随笔》一二集,《代表人物》,《英国特色》,《生活的准则》等,首次向中国读者展示了他的思想全貌。爱默生的其余文字都可视为这些文章的原材料或雏形,他的日记则更多地泄露了这位哲人偶尔不便公开的内心风暴与偏见。爱默生强调人和世界的精神性,认为人的精神可以超越物质世界、感性世界、经验世界的种种限制,达到和宇宙中“超灵”的一体化。爱默生相信宇宙中存在着一个统一的灵魂——超灵(oversoul),每个个人的灵魂都只是它的一部分,个人通过超灵和整个宇宙融为一体,这便是人的灵魂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超灵说”讲的是没有人格化上帝的超凡入圣的境界,和孟子所言“大而化之之谓至,圣而不可知之之为神”颇有相像之处,难怪爱默生要摘引它。那么个人的灵魂又如何与这神秘的超灵相通呢?这便有赖于灵魂的升华,这种升华主要通过顿悟来实现,常常表现为一刹那的直觉和灵感。在爱默生看来,人的下意识乃是上帝的作用,内在的和神圣的本来是一回事。他呼吁个人相信自己的直觉,倾听自己内心那永恒的呼唤。超验主义故而也称直觉哲学,是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尤其是对理性化的宗教——唯一神教和洛克经验主义的逆反。超验主义者确有一定的神秘主义倾向,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东方哲学发生兴趣的原因之一。爱默生本人对印度教十分倾心,也曾阅读过好几种版本的中国四书,遗憾的是他始终没有机会读到老庄哲学。
  超验主义对当时美国的意义是革命性的,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目的在于冲破一切条条框框,破除对一切既定价值的迷信,无论它是宗教,是传统,还是社会。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的活的灵魂来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个人的灵魂具有与超灵结合而超越自我的可能性,人性中即有神性,崇拜神灵不如顺从自己的神性。爱默生反对宗教形式,反对崇拜上帝,反对教会组织。他努力使宗教彻底摆脱教会,成为个人的精神追求。他反对盲目地仿照历史,追随时尚,反对一切束缚活人灵魂的权威。
  爱默生的书在世界各国的书架上已经稳稳立了一个多世纪,我们相信,当目前市场上的时髦书一本本销声匿迹后,这套书还将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宝库中历久而弥新。
  (《爱默生集:论文与讲演录》(上、下),赵一凡等译,赵一凡校,三联书店一九九三年九月版,76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