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书外品
栏目品书录
作者晏燕
期数1992年06期
  《王渔洋读书记》,计六百四十篇,乃今人所辑。虽亦题跋之属,却与学问家钱大昕、校雠家顾千里所作不同——所求不在目录、版本之学,亦不欲穷究图籍之精义,故所记,多书以外事,正犹品茗而曰“热得好”然。惟其如此,倒觉别有风致。如《玉楮诗稿》一则,录《玉楮集》所载佚闻:唐世有刺郡江表者,时宰嘱以新淦出笔,托制以相寄。刺史至,召佳手,一老父应命,百日才得二管,驰贡相府。既讶其迟,又薄其鲜,试之,乃绝不堪。大怒曰:“数千里劳寄两管恶笔来。”刺史闻之惧,欲罪老父,老父诉曰:“使君勿草草,我所制乃欧、褚所用。丐先示以相君翰墨,再制,苟不称,甘就鼎镬。”既示之,笑曰:“如此,只消三十钱笔。”不日献五十管,驰上之。相一试,大喜,优赐匠者。——这故事似乎是读过的,想必早经人称引。虽未见得有十分的真实,却不知是哪一位敷演得来,笑骂了那一位庸相,也笑骂了天下庸人。这里说的是“技”与“道”通,也有为笔工作赞的意思,但“君不见此老一去知几年,当年鉴裁无复传。纷纷鹅毛抱筒卖,恰费书佣三十钱”,又令人不胜“技与道偕亡”之叹。
  王士禛为官清正,算得循吏。后位列九卿,却终不失诗人风趣。论诗力主“神韵”,影响于一代诗坛。这是文学批评史中的研究专题,不必细论,而若以一己之私,则对王氏标举的神韵说,实在可以附上赞成的一票。《读书记》中,集部类题跋最多,虽仍不少题外著墨,但间亦关乎论诗之旨。由摘句中,更可见其赏鉴趣味。如所举“月明苍壁系仙舫,风细幔亭流白云”;“山欲开云柳乍风,杜梨花白小桃红。三年三月官桥路,策蹇经过似梦中”,“素宇流孤月,清光照雁声。似从千里外,寄与故乡明,”类皆洒然出尘清丽淡远之作。渔洋性爱湖山,故王孟一派,深契其心。《岩居稿》一则有云:“无锡门人刘雷恒震修寄华子潜《岩居稿》至,予题其卷曰:向尝与学子论诗云:工于五言,不必工于七言;工于古体,不必工于近体。观鸿山及唐《孟襄阳集》可悟。今人自古乐府、古诗十九首以下无不拟者,乃妄人也。”《岩居稿》作者华察字子潜,曾馆翰林,后以谗自疏乞休,修业里居,不辍吟咏,《岩居稿》八卷,即田园诗一束也。虽回首玉堂仙境,清华旧梦不能去怀,但“意象之超越,音奏之凄清”,实不让王孟。“山中读书罢,来憩澄湖滨。绿阴暗溪路,草堂静无尘。平生沧州意,烟波梦垂纶。石梁庋落景,花渚藏余春。闲情狎鱼鸟,悠然适吾真。云天澹晴霁,空水明衣巾。未随乘桴愿,徒怀江海人。”(《晚至湖上和仅初韵》)列入“神韵”一品,可无愧。只是尘劳草草,一饭艰难,说起来,采菊东篱,倒像是奢望。不过常常放在心中,想一想,也是有趣。“神韵”说或即由此来,也未可知。又思及“癸卯进士”钱名山手书一联:“犹春于绿,俯拾皆是;如月之曙,淡不可收”,若将来为“神韵”说进一解,岂不更觉有味?虽然,此并不可定为诗歌鉴赏的唯一标准,但是这一种美的境界,未始不可作为一种创作追求。
  《言言斋藏书目》“岩居稿”目下,录有渔洋手跋二则,却为《读书记》所未收,其一云:“弘嘉之间,作者云兴,大抵前则以空同、大复为宗,后则以沧溟、弇州为鹄。人但言汤义仍、徐文长不肯依傍篱壁,顾不知前乎此有苏门、鸿山、皇甫兄弟,共扇清风,独标雅则,不与世俗浮沉也。今其集具在,试焚香扫地,静气读之,真觉风骚去人不远,论世者勿徒吠声可也。”论诗之旨,甚为明确。推举华鸿山,有近缘,亦有远因(苏门即高叔嗣,自订诗文曰《苏门集》,评者谓其诗作“体孟、王之清适,具岑、高之悲壮”;皇甫兄弟四人,沖字子浚,涍字子安,汸字子循,濂字子约,以子安为白眉,有“五字沉吟诗品绝”之称)。
  《读书记》之纂辑,“殚精竭虑”,“可谓富且备矣”。(见《前言》)即有遗漏,想必不至很多,但标点之误确非一两处。引号用法错乱犹属小疵,惟第299页《唐百家诗选》一则有一节标作——有乾道已丑兰皋倪仲傅序,略云:“予自弱冠肄业于香溪之门,尝见是书。顷有亲戚宦南昌,得之临川以归,惜其道远难致,且字画漫灭,故镂版以新其传云:余按其去取多不可晓者……”——将此“云”与彼“云”一例看待,竟至不通。又第257页《亦玉堂集》一则,作者明为沈鲤,目录却题作王家屏(是否因为此则首句为“山阴王文端公家屏”而致?)。第261页《端肃公集》,作者葛守礼,字与立,号与川,目录却题作葛守礼佩,更不知所谓。《蝶龛集》作者彭氏,为彭而述之女,目录作彭尔述,亦粗疏之例。
  (《渔洋读书记》,王绍曾、杜泽逊编,青岛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八月版,5.2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