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市民社会生活审视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周武
期数
1993年04期
《石库门:寻常人家》一书,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市民社会生活的论著。
石库门之与上海人,犹如四合院之与北京人,作为现代上海人生息繁衍的空间,石库门代表了一个社会层次相近并按不同规则组合而成的庞大的社会群落。作者以寻访石库门—现代上海最大众化的民居开篇,着力探寻石库门人家这一独特的社会群落历史地形成的全部社会关系与变迁轨迹,以及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喜与怒、哀与乐、悲与欢。选择石库门这一多少带有象征意义的民居形态,作为认识现代上海市民社会生活的一把钥匙,无疑是匠心独具的。因为石库门是现代上海人开拓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新生活的标志,是上海人趋向新文明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开始。而透过这种民居的变迁,审视市民社会生活的变动,把握都市文明进程的原动力和节奏,则应当说是别开生面的。
作为现代上海新起的居民区,石库门既不同于老城厢,也不同于后起的花园洋房和毗连租界边缘地带的棚户区。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各种民居建筑的居民的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以及受这种生存方式制约的价值理念和社会交往模式。石库门的居民,是“大体相当于地区中等收入层次的体面人家”。就现代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而言,这个都市社会群落是最值得重视的,它不仅与现代上海都市的生成密切相关,而且与上海由古代向现代都市转型过程同步,因此它的存在方式必然受制于现代上海城市发展的整体进程,同时又给现代都市文明带来深刻的影响。基于这种认识,作者自始至终紧扣现代上海都市文明发展的整体进程来展示石库门人家生活方式的变化趋向。
在这部论著中作者很注重石库门居民的精神世界,以及由特定的生存环境赋予的心态特征。其中对《沪谚》及其补编所作的类似文化人类学的分析尤为精彩。现代上海市民在创造都市文明与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通用语言——上海话。与这一过程相适应,又形成了大量的耳熟能详的谚语,完全可以把它视为现代上海市民的心态实录,它比其他任何资料都更真实地记录了现代上海市民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确切内涵与变迁轨迹。作者以相当大的篇幅,援引《沪谚》及其补编所留下来的这批语言残骸,竭力开掘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及观念意识,从而准确地把握现代上海市民心态的裂变与改组,并透过这种裂变,进一步认识到上海市民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整体性格特征和具有鲜明功利目的的行为准则。除此之外,作者还另辟蹊径从世情小说、戏剧、滑稽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娱乐消遣方式来审视现代上海市民的所思所为,以及“独行其是,自得其乐”的特殊口味与文化眼光。丹纳在《英国文学史·序言》中提出,“一种人的心理,时常也就是一个时代的心理,有时更是一种种族的心理。”作者所作的阐释,为我们找到的正是上海市民的群体心理和时代的心理。
(《石库门:寻常人家》,罗苏文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一年十月,3.00元)
市民社会生活审视
讽刺与幽默
文艺丛刊《新苑》出版
谈学问之累
志锐与辛亥年伊犁之变
民族乐风色香味
清代政治制度史的一个侧面
一首情诗
一门鲜活的学问
关于注释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