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自重与自轻
栏目
读书短札
作者
赵健雄
期数
1993年04期
细想一下语词的褒贬,是很有意思的,譬如自尊、自爱、自强、自立,都为褒义词;自私却带上了贬义。其实,尊爱自己,难道不是有私吗?发展壮大这“私”的努力,乃成上述“强”与“立”。
但人就是这么奇怪,甚至一些大哲学家,也使用这些约定俗成的语义,而不从辨析开始,去建立自己的新说。
在这些地方,反应出任何一种文化都无法避免的自我矛盾。因为人除去向这个世界开战,还得向自己开战。所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谁能根本地从这种处境中挣脱出来呢?
仍说几个同类的词。
“自重”,是褒义。这并不错,自重者才能自律,遵从某种大家共同的规范,与此辈交往,比较令人放心。但自重,重的只是自己,这和忘我一类宗教与乌托邦的理想,相去甚远。可称为至善的,总是后者吧?在许多场合,既“自重”便免不了损着别人的牙眼,实在很难区别它与自私到底有什么差别。
反过来,“自轻”带贬义。时常还把文与“自贱”连在一起使用。人不在乎自己,往往就有点可怕,因为他无所束缚,什么事情都可能干出来,盗贼一类,不常常便是自轻者吗?但圣人也“自轻”——耶稣在挨过别人的耳光之后又转过另一侧脸去恭候,这在俗众看来,简直是“自贱”了。然而无此“轻贱”之感,他何能走上十字架,并且从此挂在每个信徒的胸前,沉甸甸地?
所以世上最难弄明白的,实在只是最简单的问题。我也只能持疑,而不知其所以然。姑且写出,待高人教正。
自重与自轻
“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人”
也看“拾落者”
访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
一部写在东西方文明交汇之际的书
关于文人的心态
造型与造价
爱迪生致赵元任书
乔治·巴塔耶的色情和死亡
一部貌似荒诞的现实主义小说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