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专家写小册子
栏目品书录
作者周月亮
期数1994年04期
  微言一束,看似轻松率性、平易近人,却是锻炼出来的。何满子先生的《古代小说艺术漫话》将一部中国古代小说的精华“表现”在这里了。他的那部小说史的手稿还躺在书桌上,这个小册子却“廉价”地面世了:弱水三千凝成了这一勺。这不是长篇小说压成了梗概,哲学史抽筋剔骨成了范畴表、标题新闻,而是成功地将历史概念化,又于此同时,将概念历史化了。
  《古代小说艺术漫话》的内在肌理就是这样双向互动交融而成的,都是骨子里头长出来的肉,不是给什么“斯基”的“规律”作案例的,而是实事求是地总结出来的(这并不排斥使用什么现代的显微镜之类):将古代小说的叙事方法抽绎为叙述的、描写的、表现的三种;于小说的形式结构中又炼出“意象结构”,它是通过形式结构播散出来的小说的精神能源之所在,它是有表现、评价、抒情的效能;人物对话是形象中最活跃的部分,可分为性格对话、情绪对话两类;小说的节奏可分为叙述节奏和情节节奏两种……。原书中的这些概念、分类都是步步跟着“故事”的,都是以“(《水浒传》)‘武十回’的情节是为人物的情节;‘宋十回’则带有情节为故事的倾向,”这种夹叙夹议方式甩出来的。以八万字的篇幅幅射古代小说,无纲网不张,但又不是放之四海面皆准从而也“四大皆空”的艺术原理。小说之史与艺术之论在轻灵的漫话中相互发明、点面相生,庄蝶难辨。
  马克思说过:思维的最高阶段是具体。“方法论热”热过之后,人们不再盯着你用的是“新三论”,还是“老三论”了,就看你的具体判断地道不地道。满子先生以专家写小册子,把专家之学化成人人可读的《漫话》,举重若轻,率然成章,堪称地道。就是在“人物塑造是小说艺术的中心课题”这样老话头的题目下,也能读到一系列具体的判断:《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大批才子佳人小说,有些也文字流丽、结构工致、但不令人感动,关键在于没有塑造出烙人的形象;李渔的小说结构精巧新颖,文字流畅密丽,同时代几乎无人可及,唯一的弱点是人物淹没在情节里,象王三巧、杜十娘这样活生生的人物一个也没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全书几乎布满了这种“史家判断”。说实话这些属于肉的内容比那些董理艺术规则的骨头,更珍贵。
  (《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何满子著,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年十月版,2.50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